[实用新型]一种乏汽余热回收的冷热联供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2098095.3 | 申请日: | 2021-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322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谢碧达;马伟伟;朱义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达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15/06 | 分类号: | F25B15/06;F25B49/04;F24D11/00;F24D19/10;F24F5/00;F24D18/00;F24D101/10;F24D103/13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郑海峰 |
地址: | 215011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余热 回收 冷热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乏汽余热回收的冷热联供系统,属于乏汽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包括定排扩容器、汽汽引射器、制冷系统、制热系统、冷却水储罐、供冷水储罐和供热水储罐;定排扩容器的蒸汽出口和汽轮机抽汽口与汽汽引射器的入口连通,汽汽引射器的出口引出两条管路分别连通制冷系统和制热系统的入口;所述的冷却水储罐用于为制冷系统和制热系统供水;所述的制冷系统的出口分别连接主供冷管道和辅助供冷管道,辅助供冷管道连接供冷水储罐;制热系统的出口分别连接主供热管道和辅助供热管道,辅助供热管道连接供热水储罐。该系统保证输出冷、热量的稳定性,还可以根据用户实际的用冷用热需求,通过汽轮机抽汽来提高乏汽利用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乏汽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乏汽余热回收的冷热联供系统。
背景技术
火力发电厂生产过程中,对蒸汽品质有着严格的标准规定,电厂一般采用连续排污和定期排污的方式来保证蒸汽品质。定排扩容器产生的乏汽温度在100~120℃,这类低品位蒸汽常常直接对空排放。不但造成电厂资源损耗,还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视觉产生负面影响。
针对低品位蒸汽回用问题,目前出现了用于冷热电供应的余热回收系统和基于溴化锂制冷的废热回用制冷系统。例如,中国专利CN209523787U公开了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发电机组和溴化锂机组,余热源能够通入发电机组进行发电,也可以通过溴化锂机组进行制冷或制热,提供冷热电三联供。中国专利CN210980422U公开了一种基于溴化锂制冷的废热回用制冷系统,包括有中转罐、溴化锂制冷机组及空调制冷机组,其利用二级中转罐来稳定输出溴化锂冷冻水,从而稳定空调制冷机组的制冷能力。
上述两种类型的废热回用系统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将发电机组与溴化锂机组相结合的系统会使得电量或制冷/制热量持续输出的能力不稳定;2)中转罐的引入使得工作介质在两次中转罐存取过程中造成能量损失,余热利用效率不高,尤其在用冷需求较小时(例如冬季),该系统对余热回收的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乏汽余热回收的冷热联供系统,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乏汽余热回收的冷热联供系统,包括定排扩容器、汽汽引射器、制冷系统、制热系统、冷却水储罐、供冷水储罐和供热水储罐;
所述定排扩容器的蒸汽出口和汽轮机抽汽口与汽汽引射器的入口连通,汽汽引射器的出口引出两条管路分别连通制冷系统和制热系统的入口;所述的冷却水储罐用于为制冷系统和制热系统供水;
所述的制冷系统的出口分别连接主供冷管道和设有第一电动阀的辅助供冷管道,所述的主供冷管道直接引出制冷后的水,辅助供冷管道与供冷水储罐的上部入口连通,供冷水储罐的底部设有辅助供冷水出口;
所述的制热系统的出口分别连接主供热管道和设有第二电动阀的辅助供热管道,所述的主供热管道直接引出制热后的水,辅助供热管道与供热水储罐的上部入口连通,供热水储罐的底部设有辅助供热水出口。
优选的,所述的供冷水储罐和供热水储罐内分别设有水位计。
优选的,所述的水位计通过反馈电路连接汽汽引射器,用于控制进入汽汽引射器中的汽轮机抽汽量。
优选的,所述的汽汽引射器包括一个与汽轮机抽汽口连接的第一通道和一个与定排扩容器蒸汽出口相连接的第二通道,所述的第二通道连通接收室,第一通道上设有控制汽轮机抽汽量的阀门。
优选的,在汽汽引射器与制冷系统连接的第一管路上设有第一截止阀,在汽汽引射器与制热系统连接的第二管路上设有第二截止阀。
优选的,所述的制冷系统包括溴化锂机组和第一排气处理室,所述的溴化锂机组的进汽口与汽汽引射器的出口连通,溴化锂机组的进水口与冷却水储罐连通,溴化锂机组的排气口与第一排气处理室连通,溴化锂机组的出水口连接主供冷管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达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达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0980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通道分布超低氮燃烧器装置
- 下一篇:一种实时自动调平的作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