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接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2122073693.5 | 申请日: | 202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57724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孙爱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振大电器成套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5/00 | 分类号: | H02G5/00;H02G5/06;H01R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温可睿 |
地址: | 20111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元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接单元,包括开关、插脚座、导电插脚和导体,所述导电插脚插入至所述插脚座对应插口内,所述导体一端与所述开关对应端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电插脚对应连接,所述导电插脚呈十字型且一组相远离的两端中一端为与所述插脚座插接连接的插接部、另一端为与所述导体一端连接的连接部。导电插脚改为十字型,即导电插脚连接部不再是与插口深度方向垂直的平面,而是向远离插口的方向延伸,以使得导体可以在插口延伸方向上,与导电插脚的连接部进行连接。以使得可以将导体此处布线方式,由之前的水平布线更改为现在的垂直方向布线,以可以有效地避开相线之间的电气干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分接单元。
背景技术
母线槽是一种低压输配电装置,具有容量大,过载能力强,免维护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输配电系统中,母线槽作为输电载体,不同于其他输电装置,无法直接从母线槽中将电取出,供需电设备使用,需要专用的分接单元-插接箱从母线槽中将电引入到分接单元中的塑壳开关,再往需电设备引电,通过塑壳开关分断控制电流的通断。所以分接单元-插接箱是母线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供配电必须装置,分接单元主要是由塑壳开关、插脚座、铜插脚、导线/铜排以及箱体通过紧固件相互固定组成。因母线槽的插接口是密集式结构,导致相线之间距离很短,铜插脚之间距离比较近,铜插脚平面位置上重叠区域多。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相线之间电气干涉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接单元,该分接单元可以有效地解决相线之间电气干涉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分接单元,包括开关、插脚座、导电插脚和导体,所述导电插脚插入至所述插脚座对应插口内,所述导体一端与所述开关对应端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电插脚对应连接,所述导电插脚呈十字型且一组相远离的两端中一端为与所述插脚座插接连接的插接部、另一端为与所述导体一端连接的连接部。
在该分接单元中,其中导电插脚改为十字型,即导电插脚连接部不再是与插口深度方向垂直的平面,而是向远离插口的方向延伸,以使得导体可以在插口延伸方向上,与导电插脚的连接部进行连接。以使得可以将导体此处布线方式,由之前的水平布线更改为现在的垂直方向布线,以可以有效地避开相线之间的电气干涉问题。综上所述,该分接单元能够有效地解决相线之间电气干涉问题。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呈板状,所述导体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一端为呈板状的插脚连接端,所述插脚连接端与所述连接部沿板厚方向叠置。
优选地,多个所述插口依次并列设置,且各个所述插口之间的并列方向与所述连接部板厚方向垂直设置。
优选地,所述导电插脚另一组相远离的两端为均呈板状的支撑部,且分别叠置在所述插脚座插口的两侧。
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导电插脚的所述连接部相反两侧板面分别贴靠对应的所述插脚连接端设置。
优选地,所述导体为圆柱棒体。
优选地,多个所述导体之间相反弯折以避开设置。
优选地,所述插脚座与所述开关并列设置,所述插脚座具有插口的一侧与所述开关相对设置,所述开关远离所述插脚座的一侧具有开关拨件。
优选地,所述导体为铜棒,所述导体表面为镀锡面。
优选地,所述导体套设有绝缘热缩套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振大电器成套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振大电器成套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0736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粒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NDIR原理的甲烷浓度测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