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方便人工填沙的框架式生态沉箱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2031981.4 | 申请日: | 202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419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宁川;顾倩;周卓炜;曾繁旭;周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23/00 | 分类号: | E02D2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海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86 | 代理人: | 张大保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便 人工 框架 生态 沉箱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沉箱领域,尤其是一种方便人工填沙的框架式生态沉箱结构,针对现有的采用一体结构,进沙口较小,不方便人工填沙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前侧粘合有支撑框,所述支撑框的内部呈方格结构,所述支撑框前侧的四周均一体加工有连接柱,所述支撑框的前侧设置有与连接柱卡接的固定盖,调节机构带动被动轮转动,被动轮通过传动轮可以带动传动杆移动,传动杆通过支板可以带动卡接框移动,利用移动的卡接框可以对连接柱进行卡接限位或解除固定,方便取下固定盖人工填沙,而且外拉转杆时,转杆和凸板带动连接杆移动,连接杆通过卡杆对蜗杆进行卡接限位,增强结构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沉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便人工填沙的框架式生态沉箱结构。
背景技术
框架式生态沉箱结构具有结构稳定、制作方便、固定效果好、生态环保等诸多优点,常常被应用于各种水域,沉入水中作为地基。
但是目前的框架式生态沉箱结构为了增强稳定性多是采用一体结构,进沙口较小,不方便人工填沙,往往需要使用者频繁移动好让进沙口进沙,极其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采用一体结构,进沙口较小,不方便人工填沙,往往需要使用者频繁移动好让进沙口进沙,极其不便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方便人工填沙的框架式生态沉箱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方便人工填沙的框架式生态沉箱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前侧粘合有支撑框,所述支撑框的内部呈方格结构,所述支撑框前侧的四周均一体加工有连接柱,所述支撑框的前侧设置有与连接柱卡接的固定盖,所述固定盖内部的中端转动连接有传动轮,所述传动轮呈十字结构,所述传动轮的四周均滑动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滑轮,所述滑轮的表面与传动轮的外侧滑动连接,所述传动杆远离传动轮的一端焊接有支板,所述支板远离传动杆的一侧卡接有卡接框,所述传动轮的后侧焊接有被动轮,所述被动轮的底部啮合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可以带动被动轮转动,被动轮通过传动轮可以带动传动杆移动,传动杆通过支板可以带动卡接框移动,利用移动的卡接框可以对连接柱进行卡接限位或解除固定,方便取下固定盖人工填沙。
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转杆、凸板、凹板和蜗杆,所述转杆表面的右端与固定盖右侧的孔洞转动连接,所述转杆的左端与凸板的轴心处固定套接,所述凸板的左侧与凹板的右侧卡接,所述凹板的轴心处与蜗杆的右端固定套接,所述蜗杆的两端均与固定盖的内部转动套接,所述蜗杆的顶部与被动轮的底部啮合,转杆通过凸板可以带动凹板转动,凹板通过蜗杆可以带动被动轮转动。
优选的,所述固定盖的内部并位于传动轮的后侧铰接有卡杆,所述卡杆的右端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卡杆的一端与凸板的右侧对应,所述卡杆的左端与蜗杆的表面对应,外拉转杆时,转杆和凸板带动连接杆移动,连接杆通过卡杆对蜗杆进行卡接限位,增强结构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固定盖内部的四周均一体加工有滑套,所述滑套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远离滑套的一端与支板远离传动杆的一侧栓接,滑套和滑杆可以相互滑动限位,让支板只能按照滑套和滑杆的滑动方向移动,增强支板移动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传动轮的外侧设置滑槽,所述传动杆与滑槽滑动连接,利用滑槽可以对传动杆进行限位,在传动轮转动过程中可以利用滑槽带动传动杆左右移动或上下移动。
优选的,所述转杆的右端固定套接有转柄,所述转柄的左侧与固定盖右侧的孔洞卡接,转柄用于带动转杆,通过转杆可以带动被动轮转动,方便调节卡接框和连接柱之间的位置。
有益效果:转杆通过凸板可以带动凹板转动,凹板通过蜗杆可以带动被动轮转动,被动轮通过传动轮可以带动传动杆移动,传动杆通过支板可以带动卡接框移动,利用移动的卡接框可以对连接柱进行卡接限位或解除固定,方便取下固定盖人工填沙,而且外拉转杆时,转杆和凸板带动连接杆移动,连接杆通过卡杆对蜗杆进行卡接限位,增强结构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0319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塑胶模具的扁顶针孔结构
- 下一篇:建筑板材加工用输送转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