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点降板同层排水单立管排水管件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021488.4 | 申请日: | 2021-08-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304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 发明(设计)人: | 郑术友;杨明龙;何谦;罗强;万中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泰塑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3C1/12 | 分类号: | E03C1/12;E03C1/122;E03C1/29;E03C1/298;E03F5/04;E03F5/06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肖宇扬 |
| 地址: | 61123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点降板 排水 单立管 排水管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点降板同层排水单立管排水管件系统,包括单立管组件、与单立管组件侧壁相连通的连接管、与连接管相连通的集中水封组件、与单立管组件上端相连通的降速立管以及与降速立管上端连通的整流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整流器中设置的旋流部的旋流叶片以及旋流三通内部设置的旋流部,形成两次旋流减速,避免了因管件内部水流过快形成的气压将水封吸干,导致水封失效卫生间返臭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管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点降板同层排水单立管排水管件系统。
背景技术
现阶段的建筑物的内部排水系统大多采用双立管排水系统进行排水,即排水系统中包括两根立管,一根用于建筑内部的排水,一根用于排水系统的通气,但通常采用这种排水系统进行排水时,由于双立管的存在,排水管道占用建筑内部的空间较大,且污/废水在管道内排出时的流速较大,导致排水系统在排水时产生较大的噪音,严重干扰居民的正常生活。
将排水系统与室内的排水管件相连通,即可将室内产生的污/废水排入排水系统中,现有技术中,排水系统通常将各处的污水和污水汇集到排水立管中统一排放,而当排水立管内水流流速过快,会使立管内压力变化大,从而会抽吸横管位置的水封内的水,使水封失效,导致卫生间返臭,不利于卫生间除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排水系统中由于管件中水流流速过快而容易导致水封失效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点降板同层排水单立管排水管件系统,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点降板同层排水单立管排水管件系统,包括单立管组件、与所述单立管组件侧壁相连通的连接管、与所述连接管相连通的集中水封组件、与单立管组件上端相连通的降速立管以及与降速立管上端连通的整流器;
所述整流器包括第一立管和第二立管,所述第二立管包括依次连通的套接部、旋流部和第二管接口,所述第一立管的底部与套接部连接,所述旋流部从上至下为上端开口膨大、下端开口缩小的漏斗形结构,所述旋流部的内壁设有凸起的螺旋状的旋流叶片,所述旋流叶片均匀地分布于旋流部的内壁上,第一立管的侧壁横向连接有与第一立管内腔连通的横管,所述横管远离第一立管的一端安装有连接盖。
进一步的,所述套接部、旋流部和第二管接口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集中水封组件包括水封组件,内嵌在水封组件中并用于形成水封的水封芯以及设置在水封组件上并与水封组件连通的预留管件。
进一步的,所述水封组件包括存水件以及与存水件相连且内部连通的排水件;所述水封芯将存水件分割为U型设置的进水腔、存水腔以及排水腔;所述水封芯包括弧形导流面、与所述导流面相连的半圆形水封管以及卡设在水封芯边缘上的密封环。
进一步的,所述集中水封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水封组件上方的支撑件以及安装在支撑件上的止回阀和地漏盖,所述存水件与排水件的连通处还设有防逆流板。
进一步的,所述单立管组件包括旋流三通、与所述旋流三通相插接的汇集器以及设置在所述旋流三通上的预留排水孔。
进一步的,所述旋流三通包括第一进水管、与所述第一进水管相连且内部相连通的第二进水管以及设置在第一进水管顶部的第一管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的连接部位还设有挡板。
进一步的,所述汇集器包括第三进水管以及与第三进水管侧壁相连通的第四进水管,所述连接管与第四进水管均为扁管。
进一步的,所述降速立管包括管体以及管体内部螺旋设置的引流筋。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整流器中设置的旋流部的旋流叶片以及旋流三通内部设置的旋流部,形成两次旋流减速,避免了因管件内部水流过快形成的气压将水封吸干,导致水封失效卫生间返臭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泰塑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康泰塑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0214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