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闸墩和鱼尾墩的布置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991609.1 | 申请日: | 2021-08-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881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 发明(设计)人: | 石太军;李建会;张丹;王锋;刘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B7/00 | 分类号: | E02B7/00;E02B7/20;E02B8/00;E02B8/06;E02B3/16;E02D27/40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敬川 |
| 地址: | 61007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鱼尾 布置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闸墩和鱼尾墩的布置结构,旨在解决现有布置结构的整体性不好,且鱼尾墩易被漂浮物撞击、水流脉动压力等破坏的问题。该闸墩和鱼尾墩的布置结构通过将鱼尾墩与闸墩设置一体,并将鱼尾墩设置在闸底板的第一斜坡段上,且使鱼尾墩与底板结构缝相距0.9~1.1m,这样不仅可以在满足基础不均匀沉降的相关规范要求下,提高闸墩和鱼尾墩布置结构的整体性,增加鱼尾墩的各向约束,均化鱼尾墩底部基础的较大弯矩,而且还可以降低水流脉动压力作用下鱼尾墩的往复振动的频率和幅度,增加鱼尾墩抗撞击和高速水流脉动压力破坏的能力,从而降低鱼尾墩局部损坏甚至倾倒的可能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闸墩和鱼尾墩的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水闸作为低水头的挡水、泄水建筑物,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应用广泛。水闸一般由闸室段,上、下游连接段和两岸连接段组成。闸室段是水闸工程的主体,主要由闸墩、闸底板、闸门组成,其作用是控制上游水位、调节下泄流量;下游连接段主要由消能设施底板、消能工、两岸边墙组成,主要作用是消能、防冲和安全排出闸基及两岸的渗流。
闸墩为闸室中用于支承闸门、分隔闸孔、连接两岸的墩式结构;束水墩为紧靠闸墩下游侧为平顺水流而设置的流线形墩式结构,由于其状若鱼尾,故通常称为鱼尾墩。消能防冲底板斜坡段是为了衔接闸底板而在消能设施底板前段设置的过渡结构,由于通常消能设施底板高程低于闸底板高程,因此,过渡结构通常设置成坡度不陡于1:4的斜坡形式。
目前,在结构设计布置时,一般将闸墩1归为闸室段设计,鱼尾墩2归为下游连接段设计,闸室段和下游连接段之间采用结构缝的方式对接,闸墩1与鱼尾墩2之间形成有墩结构缝8,闸底板4和消能设施底板6之间形成有底板结构缝3,如图1所示,以消减对应部位基础不均匀沉降变形引起的混凝土结构开裂等不利影响。但上述布置结构造成了鱼尾墩2与闸墩1的分离,鱼尾墩2仅底部与消能防冲段底板6固定连接,其结构类似于仅一端固定的杆件,使得鱼尾墩2在受到泄洪水流等侧向压力时,基础部位弯矩较大;在水流脉动压力作用时,鱼尾墩2顶部会出现鞭鞘效应,引起墩身较大幅度振动,加剧了材料的强度疲劳,容易出现裂缝甚至破坏;另外,鱼尾墩2底部基础经过长时间的高速水流冲刷,截面有效面积将出现减小;加之,汛期偶然出现的大型漂木等漂浮物随水流对鱼尾墩2的侧向撞击,使鱼尾墩2底部基础部位产生瞬时巨大弯矩。上述布置结构在各种受力相互作用下,存在鱼尾墩2局部损坏甚至倾倒的可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闸墩和鱼尾墩的布置结构,旨在解决现有布置结构的整体性不好,且鱼尾墩易被漂浮物撞击、水流脉动压力等破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闸墩和鱼尾墩的布置结构,包括闸墩、鱼尾墩、闸底板和消能设施底板,所述闸底板和消能设施底板分别设置在坝基础;所述闸底板的下游段为第一斜坡段,所述消能设施底板的上游段为第二斜坡段并通过第二斜坡段与闸底板的第一斜坡段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斜坡段的斜坡面与第二斜坡段的斜坡面平滑过渡衔接,且在第一斜坡段与第二斜坡段之间形成有底板结构缝;所述闸墩设置在闸底板上;所述鱼尾墩为与闸墩一体的结构,其处于闸墩的下游端并设置在第一斜坡段上;所述鱼尾墩与底板结构缝之间的距离为L,0.9m≤L≤1.1m。
进一步的是,所述闸墩和鱼尾墩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进一步的是,所述底板结构缝中设置有键槽,且底板结构缝内设置有止水结构和填充材料。
进一步的是,所述底板结构缝的宽度为2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鱼尾墩与闸墩设置为一体,并将鱼尾墩设置在闸底板的第一斜坡段上,且使鱼尾墩与底板结构缝相距0.9~1.1m,这样不仅可以在满足基础不均匀沉降的相关规范要求下,提高闸墩和鱼尾墩布置结构的整体性,增加鱼尾墩的各向约束,均化鱼尾墩底部基础的较大弯矩,而且还可以降低水流脉动压力作用下鱼尾墩的往复振动的频率和幅度,增加鱼尾墩抗撞击和高速水流脉动压力破坏的能力,从而降低鱼尾墩局部损坏甚至倾倒的可能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9916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水电站的回转式清污机
- 下一篇:一种高抗氧化型铜排软连接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