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泵热水器经济器用定位组件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982280.2 | 申请日: | 2021-08-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7243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 发明(设计)人: | 谢剑宁;冯永坚;郭锦棠;邱桂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光腾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5B41/40 | 分类号: | F25B41/40;F24H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振安创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5 | 代理人: | 姜林 |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水器 经济 器用 定位 组件 | ||
一种热泵热水器经济器用定位组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由金属板材一体弯折而成的前端盖,后端盖及顶端盖,前端盖及后端盖设于顶端盖的左右两侧,前端盖对应经济器的连接管设置有通孔,经济器的连接管穿过通孔与热泵系统连接,所述的前端盖,后端盖相对顶端盖通向弯折呈°设置,在前端盖与后端盖之间形成夹持区,经济器被套装固定在夹持区内,所述的前端盖与后端盖上设置有底座与主机连接,将经济器固定在主机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金属板材制作有与经济器相配合的定位支架,可牢固的将经济器与主机连接,使得经济器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松脱及震动,使其工作更加稳定长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泵系统配件,具体是一种热泵热水器经济器用定位组件。
背景技术
热泵/空调在低温环境下,其制热能力急剧衰减,如何有效改善、提高空调制热量一直是行业研究的课题。近年来,在准二级压缩制冷/制热循环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了补气增焓热泵/空调,在一定程度上能较好地解决此问题。
目前,补气增焓热泵/空调的循环系统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带闪蒸器的准二级压缩循环系统,另一种是带中间经济器的准二级压缩循环系统。闪蒸器和中间经济器是补气增焓热泵空调的关键传热和气液分离部件。
现阶段,绝大部分空调厂家采用板式换热器作为中间经济器。常规的中间经济器主体采用铸铝制作而成,整体呈矩形设置,其工作原理我,来自冷凝器的高压液态制冷剂在进入经济器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通过节流,以热量膨胀的方式进行进一步冷却,去降低另一部分的温度,令其过冷,这被稳定下来的过冷液体通过供液阀直接进蒸发器制冷。而另一部分未冷却的气态制冷剂通过经济器与压缩机的连通管道,重新进入压缩机继续压缩,进入循环。它通过膨胀制冷的方式来稳定液态制冷介质,以提高系统容量和效率。它在机组中的固定方式必须是立式的,市面上没有特定的固定支架,经常不太好放,所以需要使用厂家采用捆扎,螺接等使它固定不易晃动。但是捆扎耐用型差,后期容易松动,如果在经济器上开设螺孔,又容易造成其发生泄漏,因此,有必要对其作进一步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方便对经济器进行固定,且固定牢固可靠的一种热泵热水器经济器用定位组件。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用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热泵热水器经济器用定位组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由金属板材一体弯折而成的前端盖,后端盖及顶端盖,前端盖及后端盖设于顶端盖的左右两侧,前端盖对应经济器的连接管设置有通孔,经济器的连接管穿过通孔与热泵系统连接,所述的前端盖,后端盖相对顶端盖通向弯折呈°设置,在前端盖与后端盖之间形成夹持区,经济器被套装固定在夹持区内,所述的前端盖与后端盖上设置有底座与主机连接,将经济器固定在主机上。
所述的前端盖,后端盖及顶端盖的前后两侧边上还设置有侧板,侧板与端盖本体呈垂直设置。
所述的底座由前端盖及后端盖向外弯折而成,底座上设置有安装孔,固定螺丝穿过安装孔与主机连接。
所述的前端盖及后端盖宽度及高度大于经济器本体宽度及高度mm设置。
所述的金属板材为厚度大于0.8mm的镀锌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提高市场竞争力。2、利用金属板材制作有与经济器相配合的定位支架,可牢固的将经济器与主机连接,使得经济器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松脱及震动,使其工作更加稳定长效。3、本定位组件整体套装夹持固定在经济器表面进行固定,因此,没有固定螺丝与经济器连接,从而避免了在经济器开孔造成其发生损坏。
附图说明
图1、2为经济器与热泵主机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体。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光腾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光腾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9822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