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可携挂式负压引流球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894418.3 | 申请日: | 2021-08-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5370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 发明(设计)人: | 严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市人民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尚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7 | 代理人: | 王山 |
| 地址: | 3250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 可携挂式负压 引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可携挂式负压引流球,包括负压引流球,所述负压引流球的外壁顶端套接有具有弹力的背带,所述背带为环形,且右侧端设有开口,所述背带右侧开口处两端之间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左侧壁设有用于固定的吸盘,所述连接座右侧壁设有挂钩。该装置可将负压引流球根据使用需求挂至任何物品上,方便无陪护的患者外出活动,避免因自身活动耐力不足,导致负压引流球脱落,致使牵拉或踩到引流器,导致引流管脱出的现象,引流结束后将背带、连接座、吸盘和挂钩从负压引流球上取下,并安装至待使用的负压引流球上,可重复多次使用,节约成本,实用性更高,更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携可携挂式负压引流球。
背景技术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用于治疗创面的一项新技术,它利用生物半透膜使开放创面封闭,使用专用负压机产生一定的负压,通过引流管和敷料作用于清创后的创面;
临床中,现有的负压引流球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缺点;
1、无法进行直接携挂,需要另外使用挂钩或挂与病床自带的床钩上,可是一般临床中病床的挂钩位置较低,如果患者术后所带的引流管较短,翻身时则极易牵拉到引流管,导致患者疼痛或导致引流管脱出。
2、患者下床活动时,由于负压引流球无法直接携挂于衣物上,患者需手拿负压引流球,患者或家属常常负压引流球拿着高于创口,易导致引流液逆流,增加术后感染的可能。
3、由于负压引流球无法直接携挂,患者站立时,负压引流球会自行垂于地面,若术后患者无陪护,自身活动无奈力时,极易拿不牢负压引流球,导致牵拉或踩到引流器,导致引流管脱出。
基于此,需要对现有的负压引流球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便携可携挂式负压引流球。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便携可携挂式负压引流球,包括负压引流球,所述负压引流球的外壁顶端套接有具有弹力的背带,所述背带为环形,且右侧端设有开口,所述背带右侧开口处两端之间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左侧壁设有用于固定的吸盘,所述连接座右侧壁设有挂钩。
优选的,所述背带内壁设有多个防滑垫,且防滑垫间隙排列在背带的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防滑垫按顺时针每隔度分布在背带的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连接座左侧壁面开设有弧形凹槽,且吸盘设于凹槽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挂钩采用硅胶材质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背带提高吸盘对连接座和挂钩固定时的稳定性,避免发生脱落的现象,通过吸盘提高背带对连接座和挂钩固定时的稳定性,避免发生滑动的现象,通过背带和吸盘协同作用,提高固定效果,通过挂钩可将负压引流球直接携挂在病床栏杆上,利于患者在病床活动,避免翻身时则极易牵拉到引流管,导致患者疼痛或导致引流管脱出,患者下床活动时,通过挂钩将负压引流球挂于衣物上,使患者活动时无需拿着负压引流球,同时高度也适宜,不会高于创口,故不易导致引流液逆流,便于患者术后活动,通过挂钩可将负压引流球根据使用需求挂至任何物品上,方便无陪护的患者外出活动,避免因自身活动耐力不足,导致负压引流球脱落,致使牵拉或踩到引流器,导致引流管脱出的现象,引流结束后将背带、连接座、吸盘和挂钩从负压引流球上取下,并安装至待使用的负压引流球上,可重复多次使用,节约成本,实用性更高,更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背带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市人民医院,未经温州市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8944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