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鱼礁有效
申请号: | 202121893901.X | 申请日: | 2021-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026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李绍凡;杨雨淳;周禹含;李坤明;陈美姗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1/73 | 分类号: | A01K61/73 |
代理公司: | 济南知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76 | 代理人: | 李凯 |
地址: | 116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鱼礁,包括外管,所述外管的外周侧面设有均匀分布的防护支腿,所述防护支腿包括安装在外管周侧面的套筒,所述套筒的敞口端位于外管的外侧,且套筒的敞口端内部活动穿插有防护杆,所述防护杆位于套筒外侧的一端设有两组等距分布的第一减震杆,所述套筒远离其敞口端的一侧贯穿并裸露在外管的内侧,外管的内部穿插有内管,套筒位于外管内侧的一端与内管的外侧连接。该多功能鱼礁,可以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庇敌的场所,还能够快速投放,且能够避免鱼礁投放过程中受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方便鱼礁穿插固定到海底鱼礁或石头的缝隙中,从而提高鱼礁的稳定性,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鱼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功能鱼礁。
背景技术
鱼礁是礁的一种,它主要形成在海洋、湖泊等地方,它也是鱼类栖息地之一。人工鱼礁是人为在海中设置的构造物,其目的是改善海域生态环境,营造海洋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庇敌的场所,达到保护、增殖和提高渔获量的目的。
现有的人工鱼礁主要通过牵引设备进行投放,投放速度慢,工作效率低,而且鱼礁投放后稳定效果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多功能鱼礁,可以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庇敌的场所,还能够快速投放,且能够避免鱼礁投放过程中受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方便鱼礁穿插固定到海底鱼礁或石头的缝隙中,从而提高鱼礁的稳定性,使用方便,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鱼礁,包括外管,所述外管的外周侧面设有均匀分布的防护支腿,所述防护支腿包括安装在外管周侧面的套筒,所述套筒的敞口端位于外管的外侧,且套筒的敞口端内部活动穿插有防护杆,所述防护杆位于套筒外侧的一端设有两组等距分布的第一减震杆。
所述套筒远离其敞口端的一侧贯穿并裸露在外管的内侧,所述外管的内部穿插有内管,所述套筒位于外管内侧的一端与内管的外侧连接,且内管的两端滑动设置有保护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套筒的内部设有弹簧,且弹簧的一端与防护杆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管的周侧面开设有与套筒交叉设置的弧形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管的侧面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保护件包括滑动设置在内管两端的漏斗状防护板,所述内管的侧面两端均等距设置有若干组呈环形分布的第二减震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管位于漏斗状防护板内部的两端均设有限位环,且漏斗状防护板与内管滑动连接的部分位于限位环与第二减震杆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漏斗状防护板最大处直径不小于外管外圆的直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管与内管的中心轴线处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示例的多功能鱼礁,鱼礁可以直接投放,防护杆可以对外管起到保护的作用,且当防护杆与海底接触时,防护杆插入到套筒内部,此时防护杆挤压弹簧,弹簧发生形变,防护杆插入到套筒的过程中套筒挤压第一减震杆,并使第一减震杆从防护杆上断裂脱离,从而起到缓冲的作用,便于鱼礁的直接投放;另外,防护杆可以插入到海底鱼礁或石头的缝隙中,便于鱼礁的固定。
2、本实用新型示例的多功能鱼礁,当鱼礁投放下落后,漏斗状防护板与海底接触,漏斗状防护板沿内管移动,并且漏斗状防护板挤压第二减震杆,并使第二减震杆从内管上断裂脱离,从而对鱼礁起到保护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海洋大学,未经大连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8939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胶粘制品生产用涂胶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力电子元器件的散热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