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焊丝缠绕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864184.8 | 申请日: | 2021-08-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662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 发明(设计)人: | 杨成春;林山;张要泽;金河山;吴明震;李晓明;郭鑫;宋孚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阳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H54/28 | 分类号: | B65H54/28;B65H54/44;B65H63/08;B65H54/547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隆天联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32 | 代理人: | 王荣 |
| 地址: | 265100 山东省烟***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焊丝 缠绕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焊丝缠绕装置,用于将旧焊丝盘内的焊丝缠绕到新焊丝盘上,包括机架、从动机构以及主动机构;从动机构包括固定于机架上的从动架、可转动的套设于从动架上的第一夹持单元、以及夹持于从动架和第一夹持单元之间的阻尼结构;第一夹持单元用于安装第一焊盘;主动机构与从动机构间隔设置;主动机构包括固定于机架上的主动架、可转动的连接于主动架上的第二夹持单元、以及用于驱动第二夹持单元转动的第一驱动件;第二夹持单元用于安装第二焊盘,并能够带动第二焊盘转动,以将第一焊盘上的焊丝缠绕于第二焊盘上。本实用新型能够将第一焊盘内的焊丝均匀紧密的转移到第二焊盘内,形成新焊丝盘,提高新焊丝盘的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焊丝缠绕装置。
背景技术
焊丝是焊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原材料,目前市面上的焊丝焊材多采用盘装封装方式,用于各种氩弧焊,二氧焊,埋弧焊等焊接设备。
但在现场作业中,焊丝盘由于环境因素或其他原因而容易损坏,使得焊丝脱落散开,无法正常在送丝设备上使用。并且,焊丝盘损坏后,整盘焊丝长度过长,人工或机械更换焊丝盘较为困难,在更换过程中,易导致焊丝排布不均、打结、焊丝缠绕松弛等现象,影响焊丝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焊丝缠绕装置,其能够高效、稳定的将损坏焊丝盘内的焊丝转移到新焊丝盘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焊丝缠绕装置,用于将旧焊丝盘内的焊丝缠绕到新焊丝盘上,包括机架、从动机构以及主动机构;从动机构包括固定于机架上的从动架、可转动的套设于所述从动架上的第一夹持单元、以及夹持于所述从动架和所述第一夹持单元之间的阻尼结构;所述第一夹持单元用于安装第一焊盘;主动机构与所述从动机构间隔设置;所述主动机构包括固定于机架上的主动架、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主动架上的第二夹持单元、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夹持单元转动的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二夹持单元用于安装第二焊盘,并能够带动所述第二焊盘转动,用于带动所述第一焊盘上的焊丝缠绕于所述第二焊盘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从动架包括固定在所述机架上的固定盘、以及凸设于所述固定盘一面的固定轴;所述第一夹持单元套设于所述固定轴上;所述阻尼结构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夹持单元的朝向所述固定盘一端的轴承、固定于所述固定轴的背向所述固定盘一端的调节件、以及夹持于所述轴承和所述调节件之间的弹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簧套设并螺纹连接于所述固定轴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盘与所述轴承之间设置有柔性垫圈,所述轴承抵接于所述柔性垫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单元的外周凸设有限位盘,所述第一夹持单元的背向所述从动架的一端设置有固定销;所述固定销和所述限位盘用于限位第一焊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销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夹持单元背向所述从动架的一端上设置有销轴,所述固定销能够绕所述销轴转动,并能够沿销轴滑动,以抵接并限位第一焊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盘与所述固定销之间还设置有主卡盘和副卡盘,所述主卡盘的背离所述副卡盘的一侧与所述限位盘相抵接,所述主卡盘与所述副卡盘之间夹持所述第一焊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动机构和所述从动机构之间设置有布线机构,所述布线机构包括与第二焊盘的轴线方向平行的丝杆、沿丝杆轴向滑动的设置于所述丝杆上的滑块、固设于所述滑块上并用于导向焊丝的导丝管、以及与所述丝杆传动连接的第二驱动件,所述丝杆绕自身轴线转动,以带动所述滑块沿丝杆轴向方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丝管间隔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导丝管之间设置有压丝轮,所述压丝轮的周侧开设有与焊丝相匹配的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阳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海阳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8641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