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热失控防护的电池模组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856000.3 | 申请日: | 2021-08-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549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奇;董佳宝;管庆宝;黄鑫;张福增;陈保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50/204 | 分类号: | H01M50/204;H01M50/244;H01M50/289;H01M10/613;H01M10/655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刘国萍 |
| 地址: | 30038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失控 防护 电池 模组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热失控防护的电池模组结构,包括两个第一电池堆、若干第二电池堆以及若干热扩散防护组件,第二电池堆与热扩散防护组件依次交替堆叠设置,第一电池堆设置在第二电池堆未与热扩散防护组件贴合的一侧,热扩散防护组件包括隔热垫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隔热垫相对两侧的第一散热组件。该用于热失控防护的电池模组结构既能够对电池进行快速散热,避免电池温度过高而影响电池的稳定性,又能够及时阻断电池热失控的扩散,避免电池热失控扩散导致电池系统爆炸。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热失控防护的电池模组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技术不断发展,对新能源电池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如电池能量密度要求快速增加,循环寿命要求不断加大,在满足这些要求的同时许多动力电池导致的安全事故也越来越多。
在极端条件下电池发生热失控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不发生电池模组或系统的热失控扩散行为的话,可以减少对电池系统的损害,因此如何快速导热及阻止电池的燃烧,是电池领域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目前,现有的电池模组并未设计专用的热失控防护结构,无法对电池快速散热或者及时阻断热失控扩散,从而可能导致热失控扩散直至电池系统爆炸。
因此,亟需一种用于热失控防护的电池模组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热失控防护的电池模组结构,既能够对电池进行快速散热,又能够及时阻断电池热失控的扩散,避免热失控扩散导致电池系统爆炸。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热失控防护的电池模组结构,包括两个第一电池堆、若干第二电池堆以及若干热扩散防护组件,所述第二电池堆与所述热扩散防护组件依次交替堆叠设置,所述第一电池堆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池堆未与所述热扩散防护组件贴合的一侧,所述热扩散防护组件包括隔热垫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隔热垫相对两侧的第一散热组件。
作为优选,所述热扩散防护组件还包括两个第一电池,两个所述第一电池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组件背离所述隔热垫的一侧。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散热组件包括第一散热板以及两个第一绝缘支撑件,两个所述第一绝缘支撑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板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一散热板的一侧与所述隔热垫贴合,所述第一散热板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电池贴合,所述第一电池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绝缘支撑件上。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散热板为C型散热板,所述第一电池设置在所述C型散热板的凹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电池堆包括第二散热组件以及第二电池,所述第二散热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池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池背离所述第二散热组件的一侧与所述第二电池堆未与所述热扩散防护组件贴合的一侧贴合。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散热组件包括第二散热板以及两个第二绝缘支撑件,两个所述第二绝缘支撑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散热板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二散热板与所述第二电池贴合,所述第二电池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二绝缘支撑件上。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散热板为C型散热板,所述第二电池设置在所述C型散热板的凹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电池堆包括第三散热组件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散热组件相对两侧的第三电池,所述第三散热组件的一侧与一个所述第三电池贴合,所述第三散热组件的另一侧与另一个所述第三电池贴合。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散热组件包括第三散热板以及两个第三绝缘支撑件,两个所述第三绝缘支撑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散热板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三散热板的相对两侧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三电池贴合,所述第三电池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三绝缘支撑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8560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