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紧凑型音圈马达、摄像头和电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853994.3 | 申请日: | 2021-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135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潘涛;叶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源友华微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7/02 | 分类号: | G02B17/02;G02B7/09;G03B13/36;G03B30/00 |
代理公司: | 汕尾创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82 | 代理人: | 龚漫军 |
地址: | 517000 广东省河源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紧凑型 马达 摄像头 电子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圈马达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紧凑型音圈马达、摄像头和电子装置,所述音圈马达包括外壳、镜头载体、悬架支撑镜头载体的支撑部、驱动镜头载体实现自动对焦的驱动装置、以及与外壳下端部相连的底座,所述镜头载体依靠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而运动来实现镜头对焦,并通过抵靠所述底座进行向下运动的限位,所述镜头载体的底面上形成有朝向底座凸出的焊点,所述底座在所述焊点的对应位置处设有避位槽,在镜头对焦过程中,所述焊点进入所述避位槽内而不与所述底座发生接触。本实用新型在不新增材料、不改变载体撞击台以及线圈焊点的基础上,通过巧妙而简明的结构改进,显著高效地改善了载体撞击台的强度、优化了音圈马达的厚度空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圈马达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紧凑型音圈马达、摄像头和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音圈马达,又被称为VCM马达(Voice Coil Motor),因为原理和扬声器类似而得名,具有高频响、高精度的特点。音圈马达的工作原理是在一个永久磁场内,通过改变马达内线圈的直流电流大小来控制弹簧片的拉伸位置,从而带动镜头作上下运动。手机摄像头广泛地使用音圈马达来实现自动对焦的功能,通过音圈马达可以调节镜头的位置,呈现出清晰的图像。
音圈马达的关键部件为外壳、上弹片、镜头载体、盘绕镜头载体的线圈、下簧片以及底座,镜片载体的周侧设置有磁铁组以产生磁场,具体地,镜头载体由上弹片和下弹片悬挂在外壳和底座之间,当线圈通电时受到安培力反作用,从而带动镜头载体以及其上的镜头上下运动以实现对焦动作,在镜头载体向下运动时,其通过撞击底座来实现制动,而线圈的焊点通常是朝向底座面并且高出载体下端面0.3mm左右,如何在制动过程中合理保护线圈焊点是马达结构设计必须考虑的因素。
目前,业内常用的做法是,如图1所示,将镜头载体(3)的撞击台(8)设计得比线圈焊点(9)要高,使得镜头载体(3)向下运动时始终由撞击台(8)承靠底座(7)来制动,也就是当镜头载体(3)运动到最低处时,线圈焊点(9)位于镜头载体(3)与底座(7)之间,从而减少对于线圈焊点(9)的磕碰破坏。
然而这种做法存在一定的弊端,这是因为音圈马达内部的结构要求非常紧凑,预算设计撞击台特征的面积也相当小,在截面面积细小的设计要求上,撞击台也不适宜设计得过高,一是因为细长的撞击台在成型时容易变形,二是细长结构会导致撞击台在碰撞时容易碎裂,所以撞击台应当选择尽量宽扁的结构,以应对足够的撞击力;更重要的是,马达总体厚度也非常受限,过高的撞击台显然会占据马达内其他必要部件的空间,影响到音圈马达的整体性能。
也就是说,单纯靠增大撞击台的高度来为线圈焊点提供缓冲空间的做法,其实并不贴合音圈马达的实际作业情况,马达作为一种紧凑度要求十分严苛的精密部件,在其他内部元件难以继续变薄的情况下,加高撞击台必然会导致马达的整体尺寸增大,不利于这类微型马达的安装使用。
因此,很有必要开发出一种新型的结构设置,在保证音圈马达外观轻巧的基础上对线圈焊点进行保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紧凑型音圈马达,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线圈焊点缓冲空间过大而影响马达整体尺寸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紧凑型音圈马达,所述音圈马达包括外壳、镜头载体、悬架支撑镜头载体的支撑部、驱动镜头载体实现自动对焦的驱动装置、以及与外壳下端部相连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载体依靠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而运动来实现镜头对焦,并通过抵靠所述底座进行向下运动的限位,所述镜头载体的底面上形成有朝向底座凸出的焊点,所述底座在所述焊点的对应位置处设有避位槽,在镜头对焦过程中,所述焊点进入所述避位槽内而不与所述底座发生接触。
优选地,所述避位槽的截面尺寸大于所述焊点,所述避位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焊点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避位槽为沉槽设置,所述避位槽不贯穿所述底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源友华微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源友华微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8539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烹饪器具
- 下一篇:一种自动装夹冲锻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