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模具的精定位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810834.0 | 申请日: | 2021-08-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493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 发明(设计)人: | 曾海跃;郭秋生;魏福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银宝山新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梁睦宇 |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模具 定位 结构 | ||
一种用于模具的精定位结构,包括下模组件及上模组件,下模组件包括下模板及限位柱,下模板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限位柱容置于第一安装孔内,限位柱远离下模板的一端上开设有定位孔,上模组件包括上模板及定位柱,上模板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定位柱容置于第二安装孔内,且定位柱至少部分从上模板的表面凸出,上模板与下模板相扣合时,以使定位柱至少部分容置于定位孔内,并且上模板与下模板之间形成用于成型上壳体的腔体,如此,利用限位柱与定位柱相配合作用,使得上模板与下模板之间不会存在横向之间的位移,从而确保上壳体的边缘部位不会被腔体的内侧壁刮伤,有效提高上壳体的成型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模具的精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一种用于对塑胶进行定型的工具,在实际生产中,模具通常包括动模和定模两部分,其中,动模是能够相对定模进行运动的,当动模与定模扣合在一起时,二者内部会围成一个相对密封的腔体,将熔融塑胶高压注入该腔体,便能够成型出与腔体形状相一致的塑胶工件。
而动模与定模能否准确扣合影响着塑胶工件的注塑质量,因此通常会在动模上安装导向柱,而导向柱的另一端会穿设定模,如此,利用导向柱使得动模与定模相扣合时能够准确扣合在一起,然而,上述的利用导向柱进行定位的做法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导向柱需要穿设定模,便意味着二者是间隙配合,导致定模与动模之间难以准确扣合在一起。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为一种音响的上壳体20,上壳体20呈半圆球结构,如果采用常规的定位结构,容易导致上壳体20在脱模时,其边缘部位21被腔体的内侧壁刮伤,导致上壳体20的注塑质量不佳,因此如何提高模具合模时的定位精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于模具的精定位结构,能够提高模具的定模与动模在合模时的精度,从而避免上壳体能够准确脱模,避免出现刮伤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用于模具的精定位结构,包括:
下模组件,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模板及限位柱,所述下模板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限位柱容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限位柱远离所述下模板的一端上开设有定位孔;及
上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模板及定位柱,所述上模板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定位柱容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内,且所述定位柱至少部分从所述上模板的表面凸出;
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下模板相扣合时,以使所述定位柱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定位孔内,并且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下模板之间形成用于成型上壳体的腔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模组件还包括限位螺钉,所述限位螺钉穿设于所述限位柱,且所述限位螺钉与所述下模板相螺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柱及所述定位柱均为圆柱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孔开设有多个,各所述第一安装孔之间设置有间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柱设置有多个,各所述限位柱一一对应容置于各所述第一安装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模板上还开设有进胶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模板还开设有若干固定孔,各所述固定孔之间设置有间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模板靠近所述下模板的一侧面上开设有排气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气槽的深度为10um~20u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模板内还开设有冷却流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银宝山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银宝山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8108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装配止回转结构以及饭煲
- 下一篇:一种预冲压力的压力容器精准出料计量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