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高耸建筑自密实混凝土浇筑的钢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1796729.6 | 申请日: | 2021-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55194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发明(设计)人: | 张星魁;李宏武;郑芳俊;李亚;叶海森;董经民;范宝秀;王娜;冯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3/32 | 分类号: | E04C3/32;E04B1/34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9 | 代理人: | 崔雪花;冷锦超 |
地址: | 030006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高耸 建筑 密实 混凝土 浇筑 钢管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高耸建筑自密实混凝土浇筑的钢管结构,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包括在钢管柱内设置有多道肋板,多道肋板分布在钢管柱与梁柱的节点处两侧,肋板为中间开设浇筑孔的环形结构,肋板与钢管柱内壁固定连接;在每个肋板下部的钢管柱上同一截面开设有多个第一排气孔;肋板沿圆周开设有多个第二排气孔;第二排气孔与钢管柱内壁相邻;本实用新型通过位于钢管柱与梁柱的节点处两侧的钢管柱内设置肋板,用于加强梁柱节点在焊接及浇筑时柱的强度;适用于超过12.4米以上高度的钢管柱的自密实混凝土的浇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高耸建筑自密实混凝土浇筑的钢管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化建筑的发展,建筑结构越来越趋向于高耸结构;高耸建筑由于高度较一般建筑物要高出50-100米,甚至更多;对于这种高耸结构的钢管柱则会施工至12.4米以上高度进行浇筑混凝土,在这种高度下进行混凝土浇筑常规出现不密实的问题,由于高度增加,钢管柱的硬度和强度也无法保证浇筑混凝土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用于高耸建筑自密实混凝土浇筑的钢管结构,以保证高度超过12.4米以上高度的钢管柱在浇筑混凝土时的强度以及混凝土浇筑的密实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高耸建筑自密实混凝土浇筑的钢管结构,在钢管柱内设置有多道肋板,所述多道肋板分布在钢管柱与梁柱的节点处两侧,所述肋板为中间开设浇筑孔的环形结构,所述肋板与钢管柱内壁固定连接;在每个肋板下部的钢管柱上同一截面开设有多个第一排气孔;所述肋板沿圆周开设有多个第二排气孔;所述第二排气孔与钢管柱内壁相邻。
进一步的,所述钢管柱上位于同一截面开设有4个第一排气孔,4个第一排气孔呈90°对称均匀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节点处两侧分布有三道肋板。
进一步的,所述肋板沿圆周均匀开设有12个第二排气孔,所述第二排气孔设置在肋板的边缘。
进一步的,所述肋板与钢管柱内壁相焊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排气孔与肋板相邻。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位于钢管柱与梁柱的节点处两侧的钢管柱内设置肋板,用于加强梁柱节点在焊接及浇筑时柱的强度;适用于超过12.4米以上高度的钢管柱的自密实混凝土的浇筑;同时分别在肋板和钢管柱上开设排气孔,使在较高钢管柱浇筑时气体能顺利排出,并且可以通过钢管柱上开设的排气孔是否溢出混凝土判断浇筑是否到位,利用混凝土自密性能以达到密实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钢管柱的纵向剖视图。
图2为本实施例所述钢管柱的横向剖视图。
图中,1为钢管柱;2为肋板;3为浇筑孔;4为第一排气孔;5为第二排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被此限制。
如图1和2所示,是一种用于高耸建筑混凝土浇筑的钢管结构,所述的钢管结构应用的项目为核心筒高塔,塔身153.4m,砼的强度等级为C45自密实砼。观光塔塔身部分共有8根钢管混凝土柱,钢管截面尺寸为¢1250*25(+49.6m)、¢1250*20(+80.6m) 、¢1000*20(+155.6m)。柱芯浇筑,混凝土的浇筑高度为:从-9.0m---153.4m,钢管柱长度为12.4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7967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