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4:1电梯承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741977.0 | 申请日: | 2021-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664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尹鹏;肖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迪斯电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7/00 | 分类号: | B66B7/00;B66B7/02;B66B1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正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548 | 代理人: | 胡珍林;王玉梅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梯 承重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4:1电梯承重装置,涉及电梯装置领域,包括承重梁,所述承重梁的顶端设置有一号纵梁,且承重梁的顶端位于一号纵梁的一侧设置有二号纵梁,所述承重梁的顶端位于二号纵梁的一侧设置有三号纵梁,且三号纵梁的顶端安装有曳引机。本实用新型通过一号纵梁、二号纵梁、三号纵梁、U型螺栓等取消通过了现有的技术中副承重梁,并且在保证受力要求下兼顾对重导向轮及对重绳头的受力要求,以及在节省成本的基础上,使安装更加方便快捷,同时因取消了副承重梁的结构,钢材需要相应减少,减轻了安装师傅现场焊接副承重梁及相关支架的工作量,从而减少了副承重梁另一端需入墙浇筑留孔及填补的工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4:1电梯承重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承重装置是指承载曳引和轿厢等系统的承载装置,承重装置需具备足够的支撑能力,并且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进行对轿厢等安全的行驶和运送,是电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现有的有机房4:1电梯的需增加副承重梁,当井道深度偏大时,为了满足副承重梁的受力要求,必须加大副承重梁的材料规格;而当井道深度太小时,因没有足够的空间导致对重导向轮及对重绳头板无法正常安装,因增加了副承重梁的结构,钢材需要相应增加,安装师傅需现场焊接副承重梁及相关支架,副承重梁另一端需入墙浇筑,又增加了土建方面的留孔及填补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4:1电梯承重装置,以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4:1电梯承重装置,包括承重梁,所述承重梁的顶端设置有一号纵梁,且承重梁的顶端位于一号纵梁的一侧设置有二号纵梁,所述承重梁的顶端位于二号纵梁的一侧设置有三号纵梁,且三号纵梁的顶端安装有曳引机,所述曳引机的一端连接有导向轮垫梁,且导向轮垫梁的顶端连接有对重绳头板,所述对重绳头板的顶端连接有绳头组合,且导向轮垫梁的顶端位于对重绳头板的一侧安装有导向轮护罩,所述导向轮护罩的一端设置有对重导向轮,且对重导向轮的外壁设置有与导向轮垫梁连接的U型螺栓,所述曳引机的一侧连接有多组钢丝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通过上述部件降低了安装材料的规格,并且避免了安装复杂和困难的问题,以及减少土建方面的留孔和填补工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组所述承重梁为平行设置,且一号纵梁、二号纵梁、三号纵梁均与承重梁呈垂直方向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承重结构能够均匀受力和合理布局,由此提高部件分布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组所述承重梁均呈“U”字形结构,且两组承重梁的“U”型的部分呈相反状态进行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承重梁的“U”型部分能够在安装时避免受到限位,并且通过该结构提高其受力能力,以及使其他部件能够通过该结构进行有效卡合和固定等。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对重导向轮的主体部分位于导向轮护罩的内部,且对重导向轮延伸出导向轮护罩的部分通过U型螺栓与导向轮垫梁进行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通过导向轮护罩能够对对重导向轮进行有效保护,避免其外漏造成与其他部件形成干涉。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轮护罩的一侧设置有延伸出的限位结构,且该结构与承重梁的“U”型结构相匹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导向轮护罩与承重梁能够进行过有效卡合和限位,避免导向轮护罩在运行过程中发生位移或晃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迪斯电梯有限公司,未经美迪斯电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7419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保温型套筒补偿器
- 下一篇:一种连续墙与地下室底板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