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背光测试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671739.7 | 申请日: | 2021-07-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156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 发明(设计)人: | 姜培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合力泰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 |
| 代理公司: | 宁波甬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28 | 代理人: | 李迎春 |
| 地址: | 3437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背光 测试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背光测试系统,包括:控制模块、背光供电模块和待测背光模组;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所述背光供电模块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背光供电模块的电流输出端与所述待测背光模组的电流输入端连接;所述背光供电模块包括背光开关单元,所述背光开关单元由第一路背光开关、第二路背光开关、第三路背光开关、第四路背光开关、第五路背光开关和第六路背光开关组成。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背光供电模块来对输出电流进行控制,控制背光供电模块内的开关开断情况来应对不同用电需求的背光模组,便于操作,智能可靠,无需再同时焊接多块电源板来进行手动切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试治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背光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背光测试装置使用专用的恒流芯片,根据所需测试电流的不同,手动对并联着的多个测试版输出的电流进行调整。
随着科技的发展,客户对功能机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增加各种可靠性实验成为验证的必要手段,如背光在极限电流下的使用寿命等;工厂用外部背光电源进行测试,背光电流根据每个项目进行手动焊接接线,若实验过程需要切换电流,则需要同时焊接多块电源板进行切换,比较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背光测试系统,通过增加背光供电模块来对输出电流进行控制,控制背光供电模块内的开关开断情况来应对不同用电需求的背光模组,便于操作,智能可靠,无需再同时焊接多块电源板来进行切换。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背光测试系统,包括:控制模块、背光供电模块和待测背光模组;
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所述背光供电模块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背光供电模块的电流输出端与所述待测背光模组的电流输入端连接;
所述背光供电模块包括背光开关单元,所述背光开关单元由第一路背光开关、第二路背光开关、第三路背光开关、第四路背光开关、第五路背光开关和第六路背光开关组成;
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待测背光模组所需的用电电流来控制所述第一路背光开关、所述第二路背光开关、所述第三路背光开关、所述第四路背光开关、所述第五路背光开关和所述第六路背光开关的导通和关断。
具体的,由控制模块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发出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指令至背光供电模块的控制信号输入端,控制背光供电模块内的背光开关单元的开断情况来应对不同用电需求的背光模组,从而简化现有中需要同时焊接多块电源板进行切换的繁琐操作步骤。第一路背光开关、第二路背光开关、第三路背光开关、第四路背光开关、第五路背光开关和第六路背光开关每路标准是20mA,通过不同的组合来满足不同测试用电需求的背光模组,对于特殊的测试用电需求,可以通过调节可变电阻来实现。
进一步,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控制所述背光供电模块中所述背光开关单元的导通和关断来控制待测背光模组电流输入端输入测试电流的大小。
进一步,所述控制模块采用型号为C8051的微处理芯片。
进一步,所述背光供电模块还包括背光芯片和可变电阻,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所述背光供电模块中所述背光芯片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背光芯片的电流输出端通过所述可变电阻与所述背光开关单元连接,所述背光开关单元与所述待测背光模组的电流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所述背光芯片采用型号为RP1366的背光芯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由控制模块通过信号控制端发送对应的控制信号至背光供电模块,控制背光供电模块内的背光电流,使其输出与待测背光模组相对应的测试电流,将测试电流通过背光供电模块的输出端传输至待测背光模组的输入端,为待测背光模组供电。与传统的背光测试装置相比,免除人工繁琐的焊接工作,使背光测试更加智能可靠,便于切换。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合力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西合力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6717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