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西装面料变形的底扣有效
申请号: | 202121659660.2 | 申请日: | 2021-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034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胡勋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乔普绅服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1F1/00 | 分类号: | A41F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西装 面料 变形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饰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止西装面料变形的底扣,包括第一扣体和第二扣体,所述第一扣体设在第二扣体上端,所述第一扣体和第二扣体上下位置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扣体和第二扣体匹配连接。本实用新型在进行使用时,通过第一扣体和第二扣体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匹配连接,将纽扣固定在西服上,固定方式是将第二扣体上的底扣先与子扣固定,第一扣体上的面扣与母扣固定,然后将母扣上的固定柱与子扣上的扣面凹槽进行匹配连接,可以避免西装的面料发生变形,这种两两固定连接再进行匹配连接的方式,使纽扣的固定方式更加牢固,不会轻易发生脱落,影响正常穿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饰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止西装面料变形的底扣。
背景技术
西装又称“西服”、“洋装”。西装是一种“舶来文化”,在中国,人们多把有翻领和驳头,三个衣兜,衣长在臀围线以下的上衣称作“西服”,这显然是中国人民对于来自西方的服装的称谓。现代的西服形成于19世纪中叶,但从其构成特点和穿着习惯上看,至少可到追溯17世纪后半叶的路易十四时代。十七世纪后半叶的路易十四时代,长衣及膝的外衣“究斯特科尔”和比其略短的“贝斯特”,以及紧身和体的半截裤“克尤罗特”一起登上历史舞台,构成现代三件套西服的组成形式和许多穿着习惯。究斯特科尔前门襟口子一般不扣,要扣一般只扣腰围线上下的几粒,这就是现代的单排扣西装一般不扣扣子不为失礼,两粒扣子只扣上面一粒的穿着习惯的由来。
公开号为CN212630100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纽扣,包括:底座,底座包括底盘和柱部,柱部设置有环形凹槽;盖板,底侧设置有盖板凹槽;卡环,设置于盖板凹槽内,包括:凹坑,设置于卡环内壁顶侧,以及环形凸起,设置于卡环内壁,柱部与卡环匹配连接。本申请纽扣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将柱部卡接在卡环内,可以避免盖板和底座脱离,本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适合推广使用。
但是上述专利仍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技术在使用过程中,纽扣可能会导致西装面料发生变形。
2.现有技术在使用过程中,纽扣可能会发生脱落,影响正常穿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止西装面料变形的底扣,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使用过程中纽扣可能会导致西装面料发生变形和使用过程中纽扣可能会发生脱落,影响正常穿着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饰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止西装面料变形的底扣,包括第一扣体和第二扣体,所述第一扣体设在第二扣体上端,所述第一扣体和第二扣体上下位置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扣体和第二扣体匹配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扣体设有面扣和母扣,所述母扣设在面扣下端,且所述母扣与面扣固定连接,所述面扣设有盖面,所述盖面上开有一盖面凹槽,且所述盖面内部还设有凹坑。
进一步,所述母扣设有第一扣面,所述第一扣面下端中间部位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与第一扣面固定连接,且所述固定柱外部还设有凸螺纹,所述凸螺纹与固定柱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二扣体设有子扣和底扣,所述底扣设在子扣下端,且所述底扣和子扣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子扣设有第二扣面,所述第二扣面中间部位设有扣面凹槽,所述扣面凹槽与第二扣面固定连接,且所述扣面凹槽内部设有凹螺纹,所述凹螺纹与扣面凹槽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底扣设有扣体外环,所述扣体外环内侧设有扣体内环,所述扣体内环与扣体外环固定连接,所述扣体内环上还设有数个间隔均匀安装的爪扣,所述爪扣与扣体内环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乔普绅服装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乔普绅服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6596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