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施工和后期改造的密排风井隔墙托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1635601.1 | 申请日: | 2021-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57602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朱黎蓬;张书鸳;谢经松;金明昌;贾莉;安海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7/04 | 分类号: | E04F17/04;E04C3/20;E04C3/02;E04B2/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张金亭 |
地址: | 300073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施工 后期 改造 密排风井 隔墙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施工和后期改造的密排风井隔墙托梁结构,包括风井隔墙预制托梁,所述风井隔墙预制托梁支承于风井洞口两侧的现浇混凝土边梁之上。本实用新型待主体结构施工完毕,进行风井隔墙即二次结构砌筑时再行安装隔墙预制托梁,避免了现浇风井隔墙托梁因施工操作空间狭小造成的施工困难、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且预制托梁位置后期改造调整相对现浇托梁灵活方便,易于操作,成本低,如后期建筑功能改造,需要局部调整密排风井洞口尺寸,仅需将预制托梁定位孔内的砂浆灌注实体凿除,即可实现托梁的移动,再辅以后植入限位钢筋,可以实现预制托梁的重新定位,从而实现风井尺寸的灵活调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便于施工和后期改造的密排风井隔墙托梁结构。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暖通专业的风井用于通风、排烟,必不可少。为节省建筑空间,风井一般采用集中布置方式,即一排风井密排布置,导致在结构楼板上产生一排密集的洞口,且由于单个风井之间需要隔墙进行物理分割,则洞口之间需要增设托梁,用以支承其上风井隔墙。请参阅图3~图4,示出的是目前工程中常采用的风井隔墙托梁现浇做法,图中风井隔墙现浇托梁3与现浇混凝土边梁1一同浇筑。因风井尺寸相对狭窄,故托梁施工时往往支模困难,不方便模板铺设和钢筋的绑扎;此外,建筑方案经常调整,主体结构已经施工完成,后期装修需对风井尺寸进行调整的案例屡见不鲜,此时风井隔墙下托梁已施工完成,欲再进行洞口尺寸的调整,比如在一排风井总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局部增加某一处风井的尺寸,而相应减小相邻风井的尺寸,则需要将原托梁拆除,再通过植筋等后锚固手段增设新托梁,成本高暂且不提,如此狭小的空间,施工难度大,施工质量难以保证,会留下较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便于施工和后期改造的密排风井隔墙托梁结构。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施工和后期改造的密排风井隔墙托梁结构,包括风井隔墙预制托梁,所述风井隔墙预制托梁支承于风井洞口两侧的现浇混凝土边梁之上。
在所述风井隔墙预制托梁的两端均预留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套设在对应的限位钢筋上,所述限位钢筋固定在所述现浇混凝土边梁上,所述限位钢筋与所述定位孔通过砂浆灌注实体固定在一起。
所述风井隔墙预制托梁在所述现浇混凝土边梁上的支承长度等于风井隔墙厚度。
所述限位钢筋直径不小于16mm。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采用现浇混凝土边梁支承风井隔墙预制托梁的结构,在主体结构施工时,先施工由一组密排风井构成的细长洞口周圈的现浇混凝土边梁,待主体结构施工完毕,进行风井隔墙即二次结构砌筑时再行安装隔墙预制托梁,避免了现浇风井隔墙托梁因施工操作空间狭小造成的施工困难、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且预制托梁位置后期改造调整相对现浇托梁灵活方便,易于操作,成本低,如后期建筑功能改造,需要局部调整密排风井洞口尺寸,比如两处风井合成一处风井或相邻风井一处变大,另一处对应变小时,仅需将预制托梁定位孔内的砂浆灌注实体凿除,即可实现托梁的移动,再辅以后植入限位钢筋,可以实现预制托梁的重新定位,从而实现风井尺寸的灵活调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风井隔墙托梁现浇结构俯视图;
图4为图3的剖视图。
图中:1、现浇混凝土边梁;2、框架柱;3、风井隔墙现浇托梁;4、风井隔墙预制托梁;4-1、定位孔;4-2、限位钢筋;5、风井隔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6356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护式引线框架夹具
- 下一篇:增强型改性MPE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