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小儿全身麻醉恢复肢体约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620212.1 | 申请日: | 2021-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620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赵增晓;崔文静;贾英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G13/00 | 分类号: | A61G13/00;A61G13/10;A61B90/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徐小淇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儿 全身 麻醉 恢复 肢体 约束 装置 | ||
小儿全身麻醉恢复肢体约束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小儿肢体约束装置不便于调节的问题;包括前后方向的床体,床体上前后两侧分别铰接有两个左右相对且倒J字形的摆杆,摆杆下端设有上下方向的驱动板,床体内前后两侧分别设有辅助框,两个辅助框可相对或相背移动,辅助框内上下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齿条,两个同一辅助框内的齿条滑动方向相反,两个同一辅助框内的齿条的相背端分别设有驱动框,驱动板上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滑道,驱动框上设有插入滑道内的滑柱;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医务人员只转动转环就可以对摆杆进行同时的调节,然后向后推动推杆就可以对患儿肢体进行约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儿全身麻醉恢复肢体约束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患儿进行麻醉手术后,由于儿童自身控制性较差,因此在患儿全身麻醉苏醒后出现肢体无意识的动作,容易使静脉针滑出血管外,导致需要重新对患儿进行穿刺处理,而且还有一部分患儿需要在体内放置导尿管,而患儿的肢体动作也会对导尿管造成影响,因此医务人员需要对患儿的上下肢进行固定,以此防止意外的发生。
现有的对患儿进行固定的方式一般为采用固定板对患儿肢体进行固定,但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身体肢体位置不同,医务人员需要逐一的对固定块位置进行调整,因此加大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小儿全身麻醉恢复肢体约束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小儿肢体约束装置不便于调节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前后方向的床体,床体上前后两侧分别铰接有两个左右相对且倒J字形的摆杆,摆杆下端设有上下方向的驱动板,床体内前后两侧分别设有辅助框,两个辅助框可相对或相背移动,辅助框内上下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齿条,两个同一辅助框内的齿条滑动方向相反,两个同一辅助框内的齿条的相背端分别设有驱动框,驱动板上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滑道,驱动框上设有插入滑道内的滑柱。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医务人员只转动转环就可以对摆杆进行同时的调节,然后向后推动推杆就可以对患儿肢体进行约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阶梯剖切主视轴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A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B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剖切右视轴测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去掉床体后的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6给出,包括前后方向的床体1,床体1上前后两侧分别铰接有两个左右相对且倒J字形的摆杆2,摆杆2下端设有上下方向的驱动板3,床体1内前后两侧分别设有辅助框4,两个辅助框4可相对或相背移动,辅助框4内上下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齿条5,两个同一辅助框4内的齿条5滑动方向相反,两个同一辅助框4内的齿条5的相背端分别设有驱动框6,驱动板3上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滑道7,驱动框6上设有插入滑道7内的滑柱8。
为了便于摆杆2进行摆动,所述的床体1上开设有与摆杆2一一对应且上下贯通的摆动槽9,摆杆2下端面可与摆动槽9下侧壁接触。
为了使两个辅助框4可相对或相背移动,所述的两个辅助框4的相背端经弹簧与床体1连接,床体1内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的转环10,转环10左右两侧分别经拉绳11与其对应侧的辅助框4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未经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6202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触摸式智能展架
- 下一篇:一种干燥箱余热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