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八点均布加载的木工字梁试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597559.9 | 申请日: | 2021-07-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444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 发明(设计)人: | 魏明;张晓宇;李中喜;闵德秀;董荣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新港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08 | 分类号: | G01N3/08;G01N3/02 |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李文培 |
| 地址: | 276000 山东省临沂市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八点均布 加载 木工 试验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八点均布加载的木工字梁试验装置,其属于板材加工领域。它主要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支撑座,底座上方通过支架设有加压装置,加压装置包括动力机构、上梁、中间梁和下梁,动力机构与上梁连接,上梁通过转轴装置与中间梁铰接,中间梁通过转轴装置与下梁铰接,下梁上设有加荷辊。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转轴装置,使得木工字梁在检测过程中,可以规避因梁体变形而导致的受力不均问题,从而实现梁体抗弯承载力矩和承压承载力的准确测量。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木工字梁试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板材加工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八点均布加载的木工字梁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木质工字梁作为替代实木梁的建筑构件,具有长度不受限制、质量轻、强重比高等特有优点,是一种资源高效利用型现代木质建筑材料。木结构工字梁需要在很大的跨度上支撑大的荷载而不易弯曲下沉,因此需要对其抗弯承载力矩和承压承载力进行准确测量,以确保木工字梁的质量。根据国家标准GB 31265-2014《混凝土模板用木工字梁》,木工字梁的抗弯承载力矩和承压承载力测定应采用八点均布加载,加载位置分别如图1(抗弯承载力矩测试)和图2(承压承载力测试)所示。
目前,传统夹具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抗弯承载力矩支承垫块中心跨距为样本公称高度的15倍,承压承载力支承垫块中心跨距为样本公称高度的7.5倍,而试件中间处底部无支撑,因此在试件加载过程中,导致试件中间处容易先弯曲变形,中间加荷辊无法接触到试件,从而最终导致无法继续八点均布加载,使得木工字梁的检测结果不准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八点均布加载的木工字梁试验装置,其通过增设转轴装置,使得木工字梁在检测过程中,可以规避因梁体变形而导致的受力不均问题,从而实现梁体抗弯承载力矩和承压承载力的准确测量。
所述的八点均布加载的木工字梁试验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支撑座,底座上方通过支架设有加压装置,加压装置包括动力机构、上梁、中间梁和下梁,动力机构与上梁连接,上梁通过转轴装置与中间梁铰接,中间梁通过转轴装置与下梁铰接,下梁上设有加荷辊。
优选地,所述转轴装置包括转轴固定座和转轴连接座,转轴连接座通过销轴与转轴固定座转动连接,转轴连接座上设有卡槽,转轴连接座顶部设有与卡槽配合的紧固螺栓。
优选地,所述上梁下方设有两个中间梁,两中间梁分别通过转轴装置与上梁铰接,每个中间梁下方分别设有两个下梁,四个下梁分别通过转轴装置与中间梁铰接,每个下梁下方分别设有加荷辊,八个加荷辊均匀分布。
优选地,所述支撑座包括固定座,固定座与底座固定连接,固定座上通过轴铰接有摆动座。
优选地,还包括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包括导向柱和导向板,导向柱底部与底座固定连接,导向柱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架,动力机构安装于支架内,导向柱上设有可上下滑动的导向板,导向板与上梁固定连接,动力机构的输出端与导向板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加压装置通过在上梁与中间梁之间、中间梁与下梁之间增设可摆动的转轴装置,实现在加压过程中,中间梁及下梁可随着木工字梁的变形而同步摆动,使得加荷辊始终与木工字梁接触并能持续加压,从而保证了八个加荷辊可均布加载;
2、转轴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生产成本低,可靠性高,大大提高了木工字梁的测试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木工字梁抗弯承载力矩测试示意图;
图2为木工字梁承压承载力测试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转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新港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新港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5975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角度调节双孢菇种植装置
- 下一篇:一种微藻培养优化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