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龙头出水管的限位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577712.1 | 申请日: | 2021-07-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285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 发明(设计)人: | 杨兆达;张沅皓;郑庆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霖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K27/00 | 分类号: | F16K27/00;F16L27/08;F16L27/12 |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赵倩 |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市潭***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水龙头 出水管 限位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龙头出水管的限位结构,包括一龙头本体及一出水管;其主要改良在于:该龙头本体顶端具有一轴管部位,该轴管部位顶端壁缘处设置有一第一限位结构;该出水管相对于该龙头本体的一端具有一套筒部位,可穿套于该轴管部位外部,且该套筒部位内周壁处设置有一第二限位结构,可随着该出水管往不同方向转动,在一预定角度范围内,分别与该第一限位结构各相对部位相互抵止。通过以上结构设计,不但可以限制该出水管的转动角度,还可以确保出水管的稳固性,避免在使用操作中产生晃动或倾斜现象,更可达到良好的防渗水效果与较佳的视觉美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龙头构造,特别是指一种水龙头出水管的限位结构。
背景技术
已知水龙头的出水管与龙头本体的衔接作业,主要是利用彼此相互穿套后配合焊接程序来完成,但该作业方式及其结构存在诸多缺点,因此,乃有业者改采控制彼此衔接部位间的加工尺寸精度,搭配紧配合的方式来达成。
然而,单纯通过控制加工尺寸精度以获得理想的紧配合状态实属不易,利用在彼此衔接部位间搭配一迫紧环,已成为另一种解决方案,如中国授权公告号CN 201787247U实用新型专利,即揭示有一种迫紧环组装构造,利用迫紧环本身的特殊构造,使其可被预先束套限位于出水管衔接部位的接头上,并随着该接头嵌套进入龙头本体的安装容槽内,利用该迫紧环于组装时被挤压产生的径向迫紧力同时迫紧于相对的接头与安装容槽,以防止出水管产生晃动。
但是在实际使用操作过程中,仍发现上述实用新型专利存在以下问题点:
第一,出水管与龙头本体彼此间没有限位结构设计,在某些使用场域中,允许出水管360度旋转将造成使用上的不便,例如,出水管可能旋转至不适合使用者操作的方位,甚至与壁墙或周边物品在不经意中发生碰撞。
第二,迫紧环的设计目的在于提供出水管旋转所需的适当紧度,以确保出水管能够被顺畅地旋转操作,但不会不受控制地随意转动,同时,还要避免出水管因迫紧环的设置,导致在操作过程中产生晃动或倾斜现象,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发现,该出水管在某些情况下还是会产生晃动或倾斜的现象,特别是当出水管采用弯管造型设计时,例如采用九十度弯管设计,由于出水管整体重心前倾,以致于出水管容易产生前倾现象,倘若该水龙头又是抽拉式或下拉式水龙头时,由于喷水头或花洒头从该出水管的出口端被拉出时,其内部的抽拉软管会作用于该出水管,更会导致该出水管在受力当下,会同时产生前倾与晃动现象,深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该出水管属于轴接件,该龙头本体属于套接件,一般情况下,任何轴接结构中,轴接件本身便容易产生晃动,尤其当轴接件与套接件彼此间的套接长度较短,或彼此具有较大的组装余隙,或彼此间形成有迫紧环之类的弹性结合结构时,更难以避免其晃动产生。
第三,由于该龙头本体必须形成一管状部位,再利用该管状部位内部形成所述安装容槽,方可供出水管的接头嵌插结合,因此,当出水管组装于龙头本体后,仍然可以从外部看到该管状部位顶端与出水管相邻处所共同形成的接合线,考虑使用者的视觉效果,该接合线越靠近龙头本体,越能避免其破坏视觉上的美感,因此,会限制该管状部位的长度,导致该安装容槽的深度不足以提供组装的稳固性,造成出水管容易产生上述晃动或倾斜现象。
第四,在水龙头的使用操作中,外部用水或清洁水容易从上述管状部位顶端与出水管相邻处所形成的接合线渗入,导致龙头本体内部积水,甚至影响出水管、龙头本体与迫紧环彼此间的相互作动,进而难以保持出水管的转动顺畅性。
第五,受限于制程的难度,上述接头通常采用焊接制程固定于出水管底端,因此,该出水管与接头大多采用不锈钢材料,加上外观美感的考量,致使整体材料成本、焊接与后续抛光等制程成本均偏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龙头出水管的限位结构,使出水管的转动角度能够受到限制,且具有良好的组装稳固性,可防止使用操作中产生晃动或倾斜现象,同时,还可以达到良好的防渗水效果,以及较佳的视觉美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霖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霖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5777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低能耗反应器设备
- 下一篇:一种夜间用婴幼儿医疗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