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载换热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570750.4 | 申请日: | 2021-07-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103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 发明(设计)人: | 徐有燚;王典汪;余晓赣;庞超群;徐赛;张瑞;王典运 | 申请(专利权)人: | 赤壁银轮工业换热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8D9/00 | 分类号: | F28D9/00;F28F9/26;B60K11/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秦曼妮 |
| 地址: | 4373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换热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换热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油冷器芯子,所述油冷器芯子包括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和底板间设有堆叠的若干油通道芯片,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作为侧壁与所述顶板、底板围合成收容油通道芯片的空间,所述空间内设有用于连接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的连接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装置可以将前后两块钣金壳体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起来,确保换热器在水路压力较高时,钣金壳体只发生轻微的变形避免焊缝开裂。经过实测,使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换热器水侧承受压力可以提高到1.0‑1.5MPa,远超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换热器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换热器。
背景技术
市面上有一种用于装配在车架上用于冷却变矩器油的换热器(图1),主要结构由内部的油冷器芯子和外部的钣金壳体组成(图2)。待冷却的油从进油孔流入油冷器芯子,经过芯子后从出油孔流出(图3)。冷却液从进水孔流入钣金壳体,从壳体与油冷器芯子的间隙以及芯子自身散热片的间隙中流过(图4、5),带走油的热量,最后从出水孔流出,实现降低油温的功能。
目前市面上带钣金壳体的换热器由于结构原因,只能承受约0.3-0.5MPa的水侧工作压力,可靠性较不足。当车辆在冷启动、水阀开关、空车运行等恶劣工况时,水路的瞬时压力能达到0.9-1.0MPa,此时极易造成换热器钣金壳体焊缝开裂,导致换热器失效。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车载换热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车载换热器,以确保换热器在水路压力较高时,钣金壳体只发生轻微的变形避免焊缝开裂。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换热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油冷器芯子,所述油冷器芯子包括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和底板间设有堆叠的若干油通道芯片,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作为侧壁与所述顶板、底板围合成收容油通道芯片的空间,所述空间内设有用于连接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的连接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装置为一块水平设置的整板,所述整板上设有进油孔和出油孔,所述整板一侧设有连接第一壳体的若干第一凸块,所述整板另一侧设有连接第二壳体的若干第二凸块,所述整板设于油冷器芯子的中部且与所述油冷器芯子焊接为一体。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焊接在所述油冷器芯子上的若干第三凸块,各所述第三凸块沿油冷器芯子的周向分布,一部分第三凸块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另一部分第三凸块用于连接所述第二壳体。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若干第一连接条、竖直设置的若干第二连接条,所述第一壳体的上部和所述第二壳体的上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条相连,所述第一壳体的下部和所述第二壳体的下部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条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条和第二连接条交错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若干第三连接条、竖直设置的若干第四连接条,所述第三连接条、第四连接条均用于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三连接条和所述第四连接条间隔交错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呈L型。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进水孔,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出水孔。
作为优选,所述进水孔和出水孔分别位于车载换热器长度方向的两端。
作为优选,所述底板上设有进油孔和出油孔,所述进油孔和出油孔分别设于底板的两端。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为钣金壳体。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赤壁银轮工业换热器有限公司,未经赤壁银轮工业换热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5707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盾构隧道施工管片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的化妆刷插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