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血管导管鞘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568752.X | 申请日: | 2021-07-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359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 发明(设计)人: | 刘爱华;张宝瑞;莫大鹏;霍晓川;宋光荣;缪中荣;吴中学;刘浪;夏赛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M25/01;A61M25/02 |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9 | 代理人: | 杨光 |
| 地址: | 10007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血管 导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介入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血管导管鞘,包括鞘管和鞘管座,所述鞘管座内设置空腔,所述空腔的一端设置有与鞘管连通的第一通道,所述空腔另一端设置有与外部环境连通的第二通道,且所述第二通道的开口端设置有盖帽,所述盖帽上同轴地开设有贯穿所述盖帽的中心通孔,所述空腔包括远端腔体和近端腔体,所述远端腔体设置在靠近第一通道的一端且所述远端腔体的直径小于近端腔体的直径,所述远端腔体和近端腔体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弹性密封件,所述第一弹性密封件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远端腔体内还设置有第二弹性密封件。所述血管导管鞘适应性较好,对不同大小管径的介入器械均能够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介入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血管导管鞘。
背景技术
导管插入鞘简称导管鞘,也称血管鞘。这是建立经皮肤到血管腔的进出通道,为方便反复向血管内送入或交换器械,并在器械反复进出血管的过程中保护穿刺血管的一种专业介入放射学器械,由(短)导丝、扩张器和外鞘管三部分组成。外鞘管尾段带有止上血阀门和侧臂。止上血阀既阻止血管内的血液添出体外,也可预防体外的气体进入血管内,其侧臂带有开关,既可经侧臂注射药物,又可经侧臂冲洗肝素盐水以防止外鞘和导轨间的间隙内凝血,还可以作为血管内压力检测的通道等。现在向血管内引入导管、交换导管,引入球囊,引入活检钳,送入内支架等均需要借助导管鞘,但目前使用的导管鞘在使用时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该种导管鞘对外径不同的介入器械的密封适应性较差、导致密封效果差且密封寿命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管导管鞘,所述血管导管鞘适应性较好,对不同大小管径的介入器械均能够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
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血管导管鞘,包括鞘管,所述鞘管固定安装在鞘管座上,所述鞘管座内设置空腔,所述空腔的一端设置有与鞘管连通的第一通道,所述空腔另一端设置有与外部环境连通的第二通道,且所述第二通道的开口端设置有盖帽,所述盖帽上同轴地开设有贯穿所述盖帽的中心通孔,所述中心通孔可供介入器械插入,所述空腔包括远端腔体和近端腔体,所述远端腔体设置在靠近第一通道的一端且所述远端腔体的直径小于近端腔体的直径,所述远端腔体和近端腔体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弹性密封件,所述第一弹性密封件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远端腔体内还设置有第二弹性密封件,且所述第二弹性密封件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第一开口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二开口的开口大小可调。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密封件为弹性密封片,所述弹性密封片包括呈圆环状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鞘管座固定连接,所述安装部的内侧设置有朝向第一通道方向凸起的呈弧面结构的密封部,所述第一开口为设置在所述密封部中部且贯穿所述密封部的切口。
进一步地,所述切口为米字形或十字形。
进一步地,所述远端腔体内设置有环状安装座,所述环状安装座的侧壁与所述鞘管座固定连接,且所述环状安装座的内侧设置有圆形安装通孔,所述弹性密封片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通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环状安装座的内侧面开设有圆环状嵌槽,所述弹性密封片的外端面嵌设在所述嵌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远端腔体呈圆台形,且所述远端腔体直径较小的一端设置在靠近第一通道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弹性密封件包括固定安装在近端腔体内的并与鞘管座固定连接的密封垫圈,所述密封垫圈靠近第一通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环状密封片,所述第一环状密封片的中部向远端腔体方向延伸且内径逐渐缩小,所述密封垫圈靠近第二通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环状密封片,所述密封垫圈的内侧面还设置有呈圆环状的弹性气囊,所述弹性气囊的外侧面与所述密封垫圈的内侧面固定连接,且所述鞘管座的外部还设置有充气球,所述充气球通过充放气管道与所述弹性气囊连通,且所述充放气管道上还设置有气体阀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未经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5687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模具内连续焊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环氧树脂循环式钢带冷却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