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岸电桩防水散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557098.2 | 申请日: | 202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436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董熙晨;朱泽;徐承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港航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1/56 | 分类号: | H02B1/56;H02B1/46;H02B1/28;H02B1/50;B60L53/31;B60L53/302 |
代理公司: | 武汉谦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51 | 代理人: | 王力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岸电桩 防水 散热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岸电桩防水散热装置,包括岸电桩外壳体、岸电桩内本体和顶罩,岸电桩内本体间隔设置在岸电桩外壳体内,岸电桩外壳体的顶部设有风机,顶罩设置在岸电桩外壳体的顶部并罩住风机,岸电桩外壳体和岸电桩内本体的左右两侧侧壁上均分别设有格栅,位于岸电桩外壳体左右两侧侧壁上的格栅与位于岸电桩内本体上的格栅竖向高低错开设置,岸电桩外壳体的底壁上位于岸电桩外壳体与岸电桩内本体之间的区域设有排水孔。本实用新型通过内外间隔设置岸电桩外壳体和岸电桩内本体的双层结构,以及高低错开设置的格栅,并配合风机,形成弯曲的散热风道,在防水的同时保证了散热效果,进入岸电桩外壳体内的雨水直接从排水孔排出,保证设备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岸电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岸电桩防水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新能源汽车的续航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实际中,除了开发出容量大、充电速度快的电池以外,岸电桩也是非常重要的配套设备,而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岸电桩的需求也快速增加。现有的岸电桩基本全部为露天布置,由于岸电桩内部涉及危及人体生命安全的高电压和电子元器件等,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量,如果不设置散热通道,容易因为设备无法散热造成设备温度过高导致故障。因此,现有的岸电桩都会设有散热通道,正因为如此,使得露天布置的岸电桩的安全性受到了一定的挑战,尤其是雨雪天气,会导致岸电桩内部进水,这不仅影响岸电桩的正常工作,同时给人体安全带来严重安全隐患,极端天气时,雨水按照水平180度的方向进入岸电桩内,非常容易导致设备进水。因此,岸电桩的散热和防水问题,在设计上存在较大的矛盾。现有技术中的岸电桩,大多防水性能不佳,导致故障频发,维护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岸电桩防水散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岸电桩防水散热装置,包括内部中空四周封闭的岸电桩外壳体、内部中空四周封闭的岸电桩内本体和顶罩,所述岸电桩内本体设置在所述岸电桩外壳体内,且所述岸电桩内本体的四周与所述岸电桩外壳体的内壁之间间隔设置,所述岸电桩外壳体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岸电桩内本体内部空间连通的风机,所述顶罩设置在所述岸电桩外壳体的顶部,并罩住所述风机,所述岸电桩外壳体的前侧侧壁上设有可打开或关闭的外箱门,所述岸电桩内本体的前侧设有可打开或关闭的内箱门,所述岸电桩外壳体和所述岸电桩内本体的左右两侧侧壁上均分别设有用于防水防尘的格栅,位于所述岸电桩外壳体左右两侧侧壁上的所述格栅与位于所述岸电桩内本体上的所述格栅竖向高低错开设置,所述岸电桩外壳体的底壁上位于所述岸电桩外壳体与所述岸电桩内本体之间的区域设有排水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岸电桩防水散热装置,通过内外间隔设置岸电桩外壳体和岸电桩内本体的双层结构,以及岸电桩外壳体和岸电桩内本体左右侧壁上高低错开设置的格栅,并且配合风机,形成弯曲的散热风道,在防止雨水不会进入岸电桩内本体内部的同时,保证了散热效果,使得岸电桩内本体内的温度可快速降至室温,并且进入岸电桩外壳体和岸电桩内本体之间空间的雨水直接从所述排水孔排出,保证了设备的电气安全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岸电桩外壳体的顶部与所述岸电桩内本体的顶部连接,所述岸电桩外壳体的底部与所述岸电桩内本体的底部连接。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所述岸电桩外壳体的顶部与所述岸电桩内本体的顶部连接,所述岸电桩外壳体的底部与所述岸电桩内本体的底部连接,这样可以使得所述岸电桩外壳体与所述岸电桩内本体形成整体,这样整个装置的结构更加稳固,并且所述岸电桩内本体不会相对所述岸电桩外壳体发生位移,增强整个装置的结构稳定性,有利于延长其使用寿命。
进一步:所述岸电桩外壳体的顶部与所述岸电桩内本体的顶部一体成型设置,所述岸电桩外壳体的底部与所述岸电桩内本体的底部一体成型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港航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理工港航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5570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