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切换水龙头水道的控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1553072.0 | 申请日: | 202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5220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发明(设计)人: | 廖小明;石正建;姜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锌合金属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1/02 | 分类号: | F16K11/02 |
代理公司: | 厦门荔信航知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5247 | 代理人: | 马小玲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东孚大道***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切换 水龙头 水道 控制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切换水龙头水道的控制结构,该控制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下需要一直用手提拉才能保证水道的切换控制的技术问题。该控制结构包括双头螺组件、设置于所述双头螺组件上方用于切换水道的提拉组件、安装于所述提拉组件上端外侧用于与水龙头进行连接的螺纹棍组件、连接于所述螺纹棍组件上端外侧可沿竖向升降的拉帽组件。该控制结构利用拉帽组件的升降,使拉帽组件沿螺纹棍组件竖向移动,在拉帽组件的作用下,同时带动提拉组件上下移动,将提拉组件与双头螺组件分离或闭合,因此使水从双头螺组件处流出或另一水道中流出,实现水龙头水道的切换控制,同时通过第二密封元件和螺纹棍组件的摩擦力,确保提拉组件的位置不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五金洁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切换水龙头水道的控制结构。
背景技术
水龙头用来控制水流的大小和开关,随着工艺的发展,水龙头从材质、功能、造型等多方面进行升级换代,为了提高龙头的实用性,部分龙头采用双水道的设计,便于从不同方向进行出水。
目前,专利号为CN203258104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水龙头提拉分水器结构,包括阀体和分水器,阀体上设有分水器安装腔,所述分水器位于分水器安装腔内,其特征在于分水器包括拉帽、弹簧、分水器上体、拉杆、分水器中体、出水帽,拉杆中部连接有封口圈,拉杆上封口圈上方套设有分水器上体,拉杆顶部套设有拉帽,拉帽与分水器上体之间的拉杆上设有弹簧,拉杆上封口圈下部套设有分水器中体,拉杆底部套设有出水帽,分水器中体上端与分水器上体下端螺纹连接,分水器上体下端的台阶端与分水器安装腔中部的台阶端连接,出水帽与分水器安装腔下部的腔壁螺纹连接,所述封口圈位于分水器上体与分水器中体之间的分水腔内,分水器上体与分水器安装腔上部的腔壁之间设有间隙,分水器安装腔上部的腔壁上设有排水孔,该排水孔与间隙相通。其采用的是通过弹簧进行提升,从而实现水道的切换控制,但该分水器结构在松开拉帽后,由于弹簧的反弹力,会使分水器回到初始位置,需要一直用手提拉才能保证水道的切换控制,使用不方便。
因此,针对上述水龙头水道切换控制不方便的问题,亟需得到解决,以改善水龙头的使用场景。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切换水龙头水道的控制结构,该控制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下需要一直用手提拉才能保证水道的切换控制的技术问题。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切换水龙头水道的控制结构,该控制结构包括双头螺组件、设置于所述双头螺组件上方用于切换水道的提拉组件、安装于所述提拉组件上端外侧用于与水龙头进行连接的螺纹棍组件、连接于所述螺纹棍组件上端外侧可沿竖向升降的拉帽组件;其中,所述螺纹棍组件外侧套接有起到密封防水作用的第一密封元件,所述提拉组件外侧设置有第二密封元件和第三密封元件,所述双头螺组件的外侧安装有第四密封元件,所述提拉组件根据所述拉帽组件的升降控制水龙头水道的切换。
使用本技术方案的控制结构时,向上提拉拉帽组件,拉帽组件沿螺纹棍组件向上移动,在拉帽组件的作用下,带动提拉组件向上,提拉组件与双头螺组件分离,无法进行密封,因此水从双头螺组件处流出,通过第二密封元件和螺纹棍组件的摩擦力,确保提拉组件的位置不变,当需要切换另一水道时,向下按压拉帽组件,拉帽组件带动提拉组件向下,通过第三密封元件将双头螺组件密封,因此水流从另一水道流出,实现水龙头水道的切换控制。
优选地,所述双头螺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主体、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主体外侧用于限定所述双头螺组件安装位置的第一限位挡板、设置在第一连接主体外侧用于和水龙头进行连接的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设置在所述双头螺组件内壁便于拧紧的连接口。通过设置连接口,便于通过适配的工具,使双头螺组件与水龙头连接更加牢固。
进一步地,所述双头螺组件在第一连接主体的表面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四密封元件安装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通过开设第一限位槽,确保第四密封元件位置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锌合金属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锌合金属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5530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消肿贴
- 下一篇:一种磨损小的抱箍型快换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