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润滑泵及润滑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548526.5 | 申请日: | 2021-07-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317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 发明(设计)人: | 巴少男;赵民章;赵大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奥特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N7/38 | 分类号: | F16N7/38;F16N13/14 |
| 代理公司: | 郑州华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44 | 代理人: | 经智勇 |
| 地址: | 45000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润滑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润滑泵及润滑系统。包括泵头以及设在泵头上方的油箱组件,泵头上部的油口处设置有圆筒状的止口,油箱组件的下部油口与止口对接,泵头还包括电机、传动机构和转轴,电机通过传动机构驱动转轴转动,转轴沿止口中心轴线设置,转轴上固定有搅杆,搅杆随转轴旋转,搅杆包括延伸至止口内的竖直段,竖直段的外表面与止口的内壁面贴合,在竖直段随转轴旋转时使止口的内壁面上粘附的润滑脂与止口的内壁面脱离。可将润滑脂相对于截面积较小的止口的内壁面脱离,避免原本截面积较小、通流性较差的止口不会因为粘附润滑脂而增加润滑脂的流动阻力,避免润滑脂抽空,提高润滑泵的泵送能力,提高油箱内润滑脂的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润滑泵及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润滑泵是用于将润滑脂供给给润滑部位的润滑设备,分为手动润滑泵和电动润滑泵,电动润滑泵包括电机、传动部件、柱塞副、油脂储存箱(简称油箱)等,传统油箱与泵头组件为固定连接,常常固定在泵头组件的上部,该类润滑泵当油箱内的润滑脂使用完以后,需要人工通过加注设备向油箱内加注润滑脂,比较繁琐、费力,且效率低下、容易出现油脂污染等问题。
为此,本申请的申请人在之前的专利申请中提出一种可以快速更换油箱的新型润滑泵以解决上述问题,其在泵头上部设置止口结构,通过将装填有润滑脂的油囊以开口朝下的方式扣入泵头的止口处实现对接,并在油囊的上部设置挤压的机构辅助挤压油囊,以使油囊中的油脂可以更顺利的进入到泵头内。但是这种润滑泵在实际使用中还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之处,即当油脂粘稠度较大时,油囊内的润滑脂从直径较小的泵头的止口下落时阻力较大,需要挤压机构的推力较大,对挤压机构的要求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润滑泵,用以解决润滑脂在泵头的止口处下落的阻力较大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使用上述润滑泵的润滑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润滑泵的技术方案如下:
润滑泵包括泵头以及设在泵头上方的油箱组件,泵头上部的油口处设置有圆筒状的止口,油箱组件的下部油口与止口对接,泵头还包括电机、传动机构和转轴,电机通过传动机构驱动转轴转动,转轴沿止口中心轴线设置,转轴上固定有搅杆,搅杆随转轴旋转,搅杆包括延伸至止口内的竖直段,竖直段的外表面与止口的内壁面贴合,在竖直段随转轴旋转时使止口的内壁面上粘附的润滑脂与止口的内壁面脱离。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在尽量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不用额外增加驱动、传动等结构,而是利用润滑泵中本就设置的转轴(转轴的主要功能是带动凸轮机构和柱塞副运动)作为动力源,通过在转轴上固定搅杆,并将搅杆的位置设置在止口处,并使得搅杆的竖直段与止口的内壁面贴合,从而可将润滑脂相对于截面积较小的止口的内壁面脱离,避免原本截面积较小、通流性较差的止口不会因为粘附润滑脂而增加润滑脂的流动阻力,经过试验,可大大提高止口处润滑脂的通流能力,降低润滑脂流动阻力,避免润滑脂抽空,提高润滑泵的泵送能力,而且由于油箱内的润滑脂下落更顺畅,可减少油箱内润滑脂在最后的剩余量,提高油箱内润滑脂的利用率。
进一步地,所述竖直段的上部连接有朝向转轴的轴线处延伸的水平折弯段,在水平折弯段随转轴旋转时可将进入止口内的润滑脂沿水平面切断。水平折弯段的特殊位置设置,一方面可进一步提高润滑脂在止口处的过流能力,减小上部的润滑脂对已经进入止口内的下部润滑脂的粘附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得在油囊(油箱)与泵头的止口对接处,当更换油囊时,油囊的下部开口容易将泵头的止口内的一块润滑脂带出,导致泵头的止口处出现缺口,当新的油囊更换上去后,该缺口处会被封存一部分空气,这部分空气混在润滑脂中可能会导致后续润滑泵或分配器的柱塞副抽空,造成设备故障。
进一步地,所述止口内还设有倾斜设置的压油板,压油板相对于转轴固定并随转轴旋转,压油板随转轴旋转时提供给所推动的润滑脂朝下的驱动力。压油板的特殊位置设置,可使得止口内原本下部的柱塞副而缺少驱动力的润滑脂获得向下的驱动力,提高润滑脂经过止口的过流能力,使润滑脂下落更顺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奥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奥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5485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脱硫塔的喷淋装置
- 下一篇:一种装配式水族鱼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