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胡蜂带毒回巢的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21521080.7 申请日: 2021-07-05
公开(公告)号: CN215454807U 公开(公告)日: 2022-01-11
发明(设计)人: 杨方忠 申请(专利权)人: 杨方忠
主分类号: A01K67/033 分类号: A01K67/033;A01M1/00
代理公司: 北京麦汇智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54 代理人: 曹治丽
地址: 678000 云南省保*** 国省代码: 云南;5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防止 胡蜂 带毒回巢 装置
【说明书】:

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防止胡蜂带毒回巢的装置,涉及胡蜂养殖管理技术领域。包括:安装于蜂巢的固定件,固定件开设有中空通道,固定件远离蜂巢的一侧设置有多个锯齿;其能够以最低的成本达到防止带毒胡蜂回巢的目的,并且能够最大限度的缩小伤害胡蜂蜂群的范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胡蜂养殖管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止胡蜂带毒回巢的装置。

背景技术

蜜蜂养殖业至今已经有比较悠久的历史,很多人以此为生,现代人类已经离不开蜜蜂。当下蜂农在养殖蜜蜂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麻烦和矛盾,比如烟碱农药的问题、意蜂中蜂间的矛盾、蜜蜂疾病与天敌等等。目前,出现一个新兴行业和蜜蜂行业发生的矛盾——胡蜂与蜜蜂之战。

几千万年前蜜蜂从胡蜂中分化而来,选择了以素食为生,并且与胡蜂战斗并和谐生存了几千万年,中蜂和胡蜂之间形成了一种和谐又制衡的微妙关系,一切都存在于无声无息的生物链平衡关系中。自从人类介入驯养蜜蜂和胡蜂后,这种生态链就被赋予了趋利避害的色彩。人们希望驯养的蜜蜂能健康繁衍,多产蜂蜜蜂浆。对于来犯的胡蜂深恶痛绝,来犯必杀,特别是近几年胡蜂养殖行业的兴起,更打破了养蜂界的宁静。大型虎头蜂劫掠蜂巢咬死工蜂、驱散蜂群、盗走蜂蜜和幼虫蛹,严重的影响了蜜蜂蜂农们的正常生产。于是,各种灭胡蜂毒胡蜂的事件出现,一些厂家抓住这个商机开发出所谓的专门毒胡蜂的药品,胡蜂养殖者和蜜蜂养殖着之间进入了互毒模式。从法律上讲,不管毒蜜蜂还是毒胡蜂都属于恶意投毒性质,要受到法律制裁,这种相煎何急的阵势对整个行业是极为不利的。

当胡蜂带毒后,返巢则会毒杀一窝胡蜂。现有技术缺少一种成本低、能够最大限度缩小伤害胡蜂蜂群范围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胡蜂带毒回巢的装置,其能够以最低的成本达到防止带毒胡蜂回巢的目的,并且能够最大限度的缩小伤害胡蜂蜂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止胡蜂带毒回巢的装置,其包括安装于蜂巢的固定件,固定件开设有中空通道,固定件远离蜂巢的一侧设置有多个锯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相邻锯齿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不超过16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相邻锯齿之间设置有限位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限位条为弹性限位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固定件的周侧开设有多个穿孔,穿孔同样设置有限位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固定件的下侧设置有用于接住胡蜂的板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固定件靠近蜂巢的一侧设有固定孔,固定孔可拆卸穿设有连接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连接件包括杆体和固定端,固定端的直径大于固定孔的直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锯齿与固定件可拆卸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固定件靠近锯齿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锯齿卡接于安装槽内。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方忠,未经杨方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5210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