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风扇电机用的新型护线圈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1519996.9 | 申请日: | 2021-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985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祝文锋;阮腾明;徐玉恒;张四生;姚翔;龚青海;陈可彬;李景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市通得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22 | 分类号: | H02K5/22 |
代理公司: | 合肥方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8 | 代理人: | 刘跃 |
地址: | 51917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扇 电机 新型 线圈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扇电机用的新型护线圈结构,包括护线圈、左半部、右半部、连接部、第一凸缘、第二凸缘、凹槽、凸点、倒扣、第一连接带、第二连接带、挡板、受力凸台、活动开口,使用插槽式结构在护线圈与电机壳体配合处设置防脱出结构,将护线圈锁死在电机壳体上,防止外界拉动引出线将护线圈拽出电机壳体,同时设置受力凸台用于护线方便退出,并设置防电源线弹出装置,防护引出线直接与铁芯或电机壳体接触,以免损伤电机引出线,综上不仅解决了传统插槽式护线圈易脱出壳体问题,此外还优化了护线圈难拆卸以及引出线易移位脱出护线圈的问题,同时装配操作简单,方便了生产加工,有效提升装配效率和成本,具备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扇电机用的新型护线圈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相关技术中,为达到防护电机的引出线不被电机壳体及其刚性零部件造成损伤,电机引出线需通过护线圈防护引出电机外。通常在电机壳体上开设孔或槽,再设置空心绝缘套,引线从绝缘套中引出。
根据上述,传统技术的缺点,现有的扇类电机(风扇、塔扇等),因受电机体型限制,当采用是孔洞式结构时,电机引出线防护好,但存在不利于电源线组件化、生产效率不高的特点(引出线末端仍需根据通电插口打端子、连接器、穿PVC护套等,总装工序瓶颈多低下);而现有的插槽式结构则相对电源线组件化程度高,但却有引线防护效果较差、引出线易移位、护线圈易脱出壳体、安装或拆卸困难的问题。故而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风扇电机用的新型护线圈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风扇电机用的新型护线圈结构,来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风扇电机用的新型护线圈结构,包括电机壳体、出线槽、铁芯,还包括护线圈,所述的护线圈由左半部、右半部和连接部组成,所述的出线槽位于电机壳体一端,所述的出线槽为U型,所述的铁芯固设于电机壳体上,所述的铁芯与电机壳体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的护线圈固设于出线槽内壁,所述的护线圈与电机壳体采用紧配连接,所述的右半部位于左半部右侧并通过连接部形成连接,所述的左半部、右半部和连接部采用冲压一体成型。
进一步,所述的左半部左侧上端和右半部右侧上端还分别固设有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所述的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分别与左半部和右半部采用冲压一体成型。
进一步,所述的左半部左侧和右半部右侧还均设有凹槽,所述的凹槽与出线槽扣合尺寸对应。
进一步,所述的右半部内壁左侧还固设有凸点,所述的凸点与右半部采用冲压一体成型。
进一步,所述的左半部左侧中端和右半部右侧中端还均设有倒扣,所述的倒扣为L型凹槽。
进一步,所述的连接部前后两端还设有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所述的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分别与连接部采用冲压一体成型。
进一步,所述的左半部内壁右侧上端还固设有挡板,所述的挡板与左半部采用冲压一体成型。
进一步,所述的左半部和右半部上侧的前后两端还均固设有受力凸台,所述的受力凸台分别与左半部和右半部采用冲压一体成型。
进一步,所述的左半部、右半部和连接部内壁上端还设有活动开口,所述的活动开口为左半部、右半部和连接部卡入到出线槽后形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风扇电机用的新型护线圈结构,具备以下优点;
1、首先借助第一凸缘、第二凸缘、凹槽、和倒扣相互配合的作用,能够起到防脱效果,将护线圈锁死在电机壳体上,防止外界拉动引出线将护线圈拽出电机壳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市通得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市通得电气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5199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