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局部保温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515317.0 | 申请日: | 2021-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944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施辉;蔡吉;冯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7/00 | 分类号: | A61F7/00;A61F5/37;A61B5/0205;A61B5/145;A61B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金盛协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42 | 代理人: | 杨芳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局部 保温 监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局部保温监测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包括带有加热保温和监测功能的控制部分、约束部分以及保护套,能够起到对肢体局部加温、保暖、监测心率、血氧饱和度,同时兼顾固定、约束等多重作用。为临床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监测、实施抢救起到便捷、精准的目的,同时,减少人力消耗,减轻医务人员工作量,提高抢救质量,避免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及满意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局部保温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严重创伤、休克等患者而言,复温是抢救治疗的关键,临床常用复温毯或者空气加热被来保证患者的体温的恢复,但是由于人体四肢在远心端,对于四肢的复温速度相对较慢,且创伤、休克患者容易出现烦躁、不安等现象,四肢易脱出保温装置外,影响复温效果。临床上的复温装置,除了遮盖人体部位的材料外,还需要外部设备,通过电力或气动力来促使材料内的液体或空气循环,另外还需要连接电源达到供电效果,在运行时噪音过大,影响患者的休息及工作。
同时,患者由于疾病原因所导致烦躁不安、末梢循环差、肢体冰凉等情况时常发生,导致临床上对于该类患者测量血氧饱和度有一定的困难。对于休克、昏迷情况的患者,还可能由于血容量不足,导致肢体循环不良,容易肢体厥冷,造成血氧饱和度的指标监测受限,出现测不出、测不准等情况,不仅影响医务人员对疾病进展的判断,并且易造成医务人员侥幸心理或惯性思维,即末梢循环差导致数值的不准确,而低估了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从而发生医疗事故、差错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引起医疗纠纷。临床上常通过指脉氧来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心脏导联线来监测心率,而一旦增加不同参数,导联线也随之增加,容易出现导线缠绕、折叠等情况。
另外,由于某些患者因疾病进展出现烦躁不安的情况,容易将导联线拽拖,耽误救护工作的实施开展,增加人力消耗及工作量负荷。目前临床使用的复温设备及血氧饱和度检测设备的功能相对单一、刻板,一个装置一个用途,造成患者周围都是导线和电源线,一旦触及水等液体,有潜在的安全隐患,从而降低患者的安全性,增加医疗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临床护理的复温设备、监测设备操作简陋、附件过多、功能单一、使用刻板等缺点,提供了一种集操作规范、简单美观、人性化、功能多样、安全性高等优点为一体的多功能局部保温监测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局部保温监测装置,包括控制部分1、约束部分2和保护套3;
所述控制部分1包括显示屏11、监测仪12、加热电极13、储电装置14和恒温调节器15;监测仪12包括一可延伸至保护套3内部的监测端121,监测端121用于连接人体并反馈监测数据;恒温调节器15可设定温度,并控制加热电极13的开闭;显示屏11分别与监测仪12、恒温调节器15连接,显示监测仪12及恒温调节器15测定的数据;
所述约束部分2包括可环绕固定在腕部的基底21、约束带22和约束机构23;所述控制部分1、保护套3分别与基底21连接;所述约束带22可通过约束机构23收紧基底21,约束患者肢体;
所述保护套3包括保温垫31和外罩32,所述保温垫31包括隔热层311、加热片层312、防抓板313和透气层314;所述加热电极 13与加热片层312连接;所述外罩32设置在保温垫31及监测端121 外部。
优选的,所述控制部分1中,加热电极13与恒温调节器15并联,并且在加热电极13的并联电路上设置有加热开关142且加热开关142 被恒温调节器15控制,当恒温调节器15监测到保护套3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恒温调节器断开加热开关142,加热电极13停止加热;当恒温调节器15监测到保护套3内温度距离设定温度达到设定温差时,恒温调节器15连接加热开关142,加热电极13进行加热。
优选的,通过显示屏11可设置恒温调节器的设定温度和设定温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未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5153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