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旁通增氧与等温差制冷新风除湿机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490445.4 | 申请日: | 2021-07-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319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 发明(设计)人: | 秦文选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文选 |
| 主分类号: | F24F3/14 | 分类号: | F24F3/14;F24F5/00;F24F7/003;F24F7/007;F24F8/108;F24F11/64;F24F11/65;F24F11/77;F24F11/81;F24F11/88;F24F13/28;F24F110/10;F24F110/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10006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旁通 温差 制冷 新风 除湿机 | ||
旁通增氧与等温差制冷新风除湿机,包括机箱、外风过滤器、回风过滤器、外风阀、回风阀、增氧阀、新风风机与制冷装置,其中机箱内有外风腔、回风腔、混风腔与新风腔。通过增氧阀旁通补充新风,通过制冷装置运行、新风风机风速调节、外风阀与增氧阀开度调节,在环境温度变化与新风量大小调节时,通过蒸发表冷器的空气为深度除湿,通过冷凝表冷器的风量大与冷凝温度低,设备除湿效果良好与高效能运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空气过滤与除湿装置,尤其是对室内空气进行通风增氧、过滤净化与制冷除湿的新风除湿机。
背景技术
我国中南部地区气候冬天湿冷、春天潮湿、夏天闷热与秋天灰尘较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保持室内环境舒适与健康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新风除湿机可以解决室内会产生潮湿、二氧化碳浓度偏高、灰尘与病菌较多,以及因潮湿导致产生霉菌与异味、衣物、家具与墙面发霉等问题。
现有新风除湿机有如下问题:
1、新风量大小不能随着室内人员的调节。但实际要求为室内人员多消耗的氧气多,则新风量需要大,室内人员少消耗的氧气少,则新风量需要小。
2、因压缩机制冷功率随环境温度高低变动而变化,故对应新风量也应相应变化,以保证通过蒸发表冷器新风的温度降到露点湿度以下,保证新风中水分凝结成水。由于新风风机风量不能调节,故设备只能按某一个环境相应选取一个固定的风量。对应这一固定风量,环境温度变动时,存在新风量或大或小,而引起制冷除湿效果差的问题。
3、蒸发表冷器与冷凝表冷器连在一起,相同风量空气通过蒸发表冷器与冷凝表冷器,存在通过冷凝表冷器的风量偏小,从冷凝表冷器带走的散热量不够的问题,从而导致热泵装置冷凝温度高、制冷量减小与能效低。
发明内容
旁通增氧与等温差制冷新风除湿机,包括机箱、外风过滤器、回风过滤器、外风阀、回风阀、增氧阀、新风风机与制冷装置,机箱内有外风腔、回风腔、混风腔与新风腔,制冷装置由蒸发表冷器、冷凝表冷器、膨胀阀、压缩机与冷媒管路组成。
室外空气通过外风入口进入,经过外风过滤器后到达外风腔,一路通过增氧阀进入混风腔,另一路通过空气电热器、外风阀与蒸发表冷器进入混风腔。室内空气通过回风入口进入回风腔,通过回风过滤器过滤后,经回风阀后进入混风腔。混风腔中空气经冷凝表冷器进入新风腔,最后通过新风风机与新风出口送入室内。
制冷装置运行时,压缩机排出高温高压的冷媒,通过冷媒管路进入冷凝表冷器,在冷凝表冷器内散热冷凝为中温液态的冷媒,经过膨胀阀节流减压进入蒸发表冷器,在蒸发表冷器内吸热蒸发为低温气态冷媒,重新被压缩机吸入,连续不断地进行压缩制冷循环。制冷循环时,先通过蒸发表冷器的空气被冷媒吸热制冷,空气降温至露点温度以下,空气中水蒸汽变为冷凝水排出,达到新风或回风湿度降低的目的;通过冷凝表冷器的空气被冷媒冷凝加热,使先被制冷的空气后又加热。
外风从蒸发表冷器与增氧阀两路进入混风腔,回风从回风阀进入混风腔,混风腔由回风阀、增氧阀、冷凝表冷器、蒸发表冷器与机箱构成:
1、通过旁通增氧阀进入混风腔的外风,达到新风量大小随着室内人员的增减调节的要求。适量的增氧新风与蒸发表冷器出来的干燥外风混合,混合空气相对湿度在65%之内,满足室内新风量增加,而且不影响压缩机运行除湿效果的要求。
2、从蒸发表冷器通过的外风量,与当前压缩机的制冷量相对应:外风的除湿量总是处于优化状态,解决了现有新风除湿机环境温度变化时,导致制冷量偏大与新风量偏小,制冷除湿效果差的问题。
3、通过冷凝表冷器的风量大于通过蒸发表冷器的风量,通过冷凝表冷器的风量大,从冷凝表冷器带走的散热量大,制冷装置冷凝温度低与压缩机运行电流小,解决了现有新风除湿机通过冷凝表冷器的风量偏小,引起压缩机运行电流过大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文选,未经秦文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4904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