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强化脱氮农村分散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487864.2 | 申请日: | 2021-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274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方华;魏建峰;王兆然;王灿;主昕鑫;丁泊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30;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李小静 |
地址: | 21004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化 农村 分散 污水 一体化 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强化脱氮农村分散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集水池,集水池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生物池,第一生物池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生物池,集水池的另一侧设置有控制柜,集水池的底部设置有进水泵,集水池一侧内壁的两端设置有水位传感器,第一生物池的底部设置有搅拌曝气机;该一种强化脱氮农村分散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通过设置集水池、第一生物池、第二生物池、控制柜、进水泵、水位传感器、搅拌曝气机、进水电磁阀、出水电磁阀、溶解氧测定仪、出水泵,可以达到去污能力强、出水效果好、流程简单、易于控制的效果,实现了系统的连续进水,缓冲能力强、污泥产量低的优点,且结构紧凑、易实现自动控制,运行维护便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保护中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强化脱氮农村分散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逐年增大,且由于农村地区缺少必要的污水收集管道和污水处理设施,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逐渐成为制约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因素。建设部曾对我国村居环境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6%的村庄没有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收集管渠,污水随意排放现象严重。因此,我国政府逐渐加大了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投入力度,农村村级污水治理已初步形成规模,并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工作重点。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或问题:
1、常用生物处理技术主要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这些方法具有水力停留时间短、占地面积小、产泥量少的优点,同时也是污水处理主流工艺方法;但这些方法工艺结构复杂,运行维护难度大,管理技术要求高,导致在农村地区的实际应用效果往往并不理想;
2、农村地区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和黑臭问题,也使得氮磷等植物性营养盐的去除成为当前污水处理的首要目标;而农村污水中低碳氮比的水质特点,以及现有生物处理脱氮工艺过程复杂、去除率偏低、效能不稳定等局限性,使得现有农村污水处理后出水中总氮等指标难以稳定达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强化脱氮农村分散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强化脱氮农村分散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集水池,所述集水池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生物池,所述第一生物池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生物池,所述集水池的另一侧设置有控制柜,所述集水池的底部设置有进水泵,所述集水池一侧内壁的两端设置有水位传感器,所述第一生物池的底部设置有搅拌曝气机,所述第一生物池的进水管出口处设置有进水电磁阀,所述第一生物池的一侧内壁中间部位设置有出水电磁阀,所述第一生物池的一侧内壁设置有溶解氧测定仪,所述第一生物池的底部设置有搅拌曝气机,所述第二生物池的进水管出口处设置有进水电磁阀,所述第二生物池的一侧内壁中间部位设置有出水电磁阀,所述第二生物池的一侧内壁设置有溶解氧测定仪,所述第二生物池的外侧设置有出水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集水池、第一生物池和第二生物池是三个等容积池体,所述集水池、第一生物池和第二生物池的有效容积为日处理污水量的百分之五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集水池与进水泵固定连接,所述集水池与水位传感器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水泵与第一生物池内的进水电磁阀通过管道固定连接,所述进水泵与第二生物池内的进水电磁阀通过管道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生物池与搅拌曝气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生物池与溶解氧测定仪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生物池与搅拌曝气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生物池与溶解氧测定仪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出水泵与第一生物池内的出水电磁阀通过管道固定连接,所述出水泵与第二生物池内的出水电磁阀通过管道固定连接,第一生物池和第二生物池中出水电磁阀设置为池体竖直方向二分之一高度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4878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接触式与非接触式二合一智能卡读写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智能显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