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尾封口的均温板有效
申请号: | 202121480011.6 | 申请日: | 2021-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959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徐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睿嘉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叶玉凤 |
地址: | 52322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封口 均温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无尾封口的均温板,包括顶板、底板、第一铜网、第二铜网、铜柱、铜粉环。底板内侧面上依次焊接第一铜网、第二铜网,降低了热源到顶板的接触热阻,还有利于让冷却介质更快地流动,从而使得热量能更快地到顶板进行散热。顶板、底板、第一铜网、第二铜网、铜柱都是采用焊接的工艺结合,结构牢固。注液管折弯将所述注液口封闭,这种工艺巧妙地利用了注液管自身结构折叠而将真空腔密封,使得注液口成为一种无尾封口的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均温板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无尾封口的均温板。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电子设备,通常使用铜箔或石墨进行散热,但是随着一些电子设备的功能愈发强大,其对其散热性能要求更高,铜箔或石墨散热的方式逐渐无法满足散热需求。
为解决上述问题,相关技术中通过一些均温板进行散热,但是相关技术中的均温板在结构上存在一定缺点,从而致使其散热效果并不能达到预期。此外,传统的均温板在冷却介质注入完成后会留有一个注液尾管,然而注液尾管会给安装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无尾封口的均温板,其不但散热效果好,而且密封后无注液尾管,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一种无尾封口的均温板,包括铜的顶板和底板;底板,焊接结合于顶板;所述底板的内侧面上设有一凹槽;该凹槽与所述顶板之间形成一真空腔;所述凹槽上设置有一注液口连通真空腔;真空腔内注有冷却介质;注液口为冲压形成的注液管;该注液管折弯将所述注液口封闭;
底板内侧面依次设置有第一铜网和第二铜网;其中,第一铜网的网孔小于第二铜网的网孔;
铜柱,该铜柱一端扩散焊于底板;铜柱另一端扩散焊于顶板;铜柱上套设有铜粉环。
优选地,所述底板和顶板的边缘焊接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第一铜网和第二铜网焊接于所述底板和铜柱上。
优选地,所述注液管的长度介于0.5-1cm之间。
优选地,所述均温板的厚度介于2-3cm。
优选地,所述冷却介质为水或者乙醇。
优选地,所述底板和顶板的外表面镀有镍保护层。
进一步地,所述均温板的边缘位置设置有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所述一种无尾封口的均温板包括顶板、底板、第一铜网、第二铜网、铜柱、铜粉环。顶板和底板之间形成有真空腔。底板内侧面上依次焊接有第一铜网、第二铜网,降低了热源到顶板的接触热阻。第一铜网的网孔小于第二铜网的网孔,有利于让冷却介质更快地流动,从而使得热量能更快地到顶板进行散热。
顶板、底板、第一铜网、第二铜网、铜柱都是采用焊接的工艺结合在一起的,因此结构非常的牢固。
注液管折弯将所述注液口封闭,这种工艺巧妙地利用了注液管自身结构折叠而将真空腔密封,使得注液口成为一种无尾封口的结构。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仰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第一铜网和第二铜网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睿嘉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睿嘉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4800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主轴定位精准的转向泵
- 下一篇:一种蔬菜种植用开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