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有效防止电池形变的负压注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459279.1 | 申请日: | 2021-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428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向宏庭;袁维;李昌鑫;蒋振广;肖露;潘梦仙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铂纳特斯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627 | 分类号: | H01M50/627;H01M50/609;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海顺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831 | 代理人: | 黄健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效 防止 电池 形变 负压注液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有效防止电池形变的负压注液装置,包括底座和上盖,所述底座与所述上盖可拆卸密封连接,电池限位固定在所述底座内,电池的上表面设有注液口;还包括注液组件和调压组件,所述注液组件与所述注液口连通,用于给所述下腔体内的电池注入电解液;所述调压组件包括第一调压组件和第二调压组件,所述第一调压组件与所述注液口连通,用于调节电池内部的气体压强,所述第二调压组件与电池外壳连通,用于调节所述上腔体内电池外部的气体压强。本发明保证了电池在注液过程中内部与外部处于等压的环境下,从而避免了电池发生形变,提高了电池加工的良品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有效防止电池形变的负压注液装置。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正/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1912年锂金属电池最早由Gilbert N.Lewis提出并研究。20世纪70年代时,M.S.Whittingham提出并开始研究锂离子电池。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锂电池已经成为了主流。
随着锂离子电池在各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尤其是在电动汽车、新能源、军事等领域逐步推广,各国以及大企业纷纷加大研发力度,与此同时,石墨烯、纳米材料等先进材料制备技术不断完善,与锂离子电池研发加速融合,锂离子电池产业创新速度加快,各种产品相继问世并投放市场,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趋势越来越好。
锂电池在烘烤完成后,需要进行电池注液工序;由于锂电池在自然条件下吸收电解液慢甚至难以吸收电解液,现有的注液方式几乎都是在电池的内部抽取到一定的真空度,从而加速锂电池吸收电解液。但是,此种注液方式:电池注液过程中内部与外部的空气压强不一致,容易造成电池形变,从而导致不良品。影响了生产效率,也无法满足高精度产品的加工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给锂电池注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有效防止电池形变的负压注液装置,并具体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有效防止电池形变的负压注液装置,包括底座和上盖,所述底座与所述上盖可拆卸密封连接,电池限位固定在所述底座内,电池的上表面设有注液口;还包括注液组件和调压组件,所述注液组件与所述注液口连通,用于给所述下腔体内的电池注入电解液;所述调压组件包括第一调压组件和第二调压组件,所述第一调压组件与所述注液口连通,用于调节电池内部的气体压强,所述第二调压组件与电池外壳连通,用于调节所述上腔体内电池外部的气体压强。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上方固定设有缓存杯,所述缓存杯与所述上盖密封连接,所述缓存杯下端设有注液连接柱,所述注液连接柱插入所述上腔体内;所述缓存杯内设有缓存空腔,所述缓存空腔的下表面设有贯穿所述注液连接柱上下端面的注液孔,所述注液孔与所述注液口连通,所述缓存空腔分别与所述注液组件和所述第一调压组件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缓存杯的上方固定设有安装座,所述注液组件包括设在所述安装座内的加液孔,所述加液孔与所述缓存空腔连通;所述安装座内设有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缓存空腔连通,所述第一调压组件包括进气接头,所述进气接头固定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进气接头内设有第一进气孔,所述第一进气孔与所述进气通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上设有用于封堵所述注液孔的注液堵杆,所述注液堵杆位于所述注液孔的正上方,所述注液堵杆的一端插入所述缓存空腔内,另一端伸出所述安装座的上表面,所述注液堵杆的下端端部与所述注液孔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的上表面设有注液堵杆限位槽,所述注液堵杆限位槽内设有贯穿所述安装座的注液堵头安装孔,所述注液堵杆下端穿过所述注液堵头安装孔后伸入所述缓存空腔内;所述安装座设有盖住所述注液堵杆限位槽的注液堵杆限位板,所述注液堵杆的上端穿过所述注液堵杆限位板,所述注液堵杆上套设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注液堵杆的外壁设有限位凸块,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下端与所述注液堵杆限位槽抵接,另一端与所述限位凸块抵接,所述限位凸块的上表面与所述注液堵杆限位板抵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铂纳特斯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铂纳特斯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4592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