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厚板生产线有效
申请号: | 202121455532.6 | 申请日: | 2021-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308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曹建宁;韩文;伏彬;苏洸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京诚之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9/02 | 分类号: | B21B39/02;B21B15/00;B21B4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韩嫚嫚;赵燕力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厚板 生产线 | ||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中厚板生产线,该中厚板生产线包括主轧线、冷床区和剪切区,主轧线的主轧线输出辊道与冷床区的冷床区输入辊道连接;冷床区包括第一冷床组件和第二冷床组件,第一冷床组件和第二冷床组件分别设置于冷床区输入辊道的两侧;剪切区包括第一剪切线和第二剪切线,第一剪切线的第一剪切线输入辊道与第一冷床组件连接,第二剪切线的第二剪切线输入辊道与第二冷床组件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冷床区以及入剪切线区域对钢板的输送方式单一,一台设备发生故障将会对整个生产线造成影响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轧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厚板生产线。
背景技术
中厚板轧钢车间一般由板加区、主轧线、冷床区、剪切线和精整区组成。待加工板坯首先在板加区进行加热,然后在主轧线完成除鳞、轧制、水冷以及矫直等工序,继而根据需要进入冷床区冷却,之后再进入剪切线完成切头、切边以及定尺等剪切工序,最后再在精整区进行修磨、矫直以及入库工序。
目前,中厚板产线均采用“一机一流”的布置型式,即:根据不同中厚板生产线的产量,一条主轧线配置一到两条剪切线。若配置一条剪切线的中厚板生产线,主轧线与剪切线间通过辊道或冷床和检查台相连接;若配置两条剪切线的中厚板生产线,两条剪切线平行布置,分别命名为No.1剪切线(即:第一剪切线)和No.2剪切线(即:第二剪切线),主轧线与剪切线间通过辊道或冷床和检查台相连接,No.1剪切线与 No.2剪切线间通过横移台架进行连接,在此种布置方式下,所有从主轧线进入剪切线的钢板都必须先通过辊道或冷床和检查台进入剪切线输入辊道,再经由两条剪切线间连接的横移台架进入No.2剪切线,由于轧件长度受到横移台架宽度的限制(横移台架的宽度受厂房设计及投资等限制),不利于灵活组织生产和提高成材率;另外,同一批次钢板进入剪切线的路径都是相同的,冷床、检查台架、剪切线输入辊道以及横移台架均易产生拥堵,成为影响生产效率的重要瓶颈,一旦其中某一设备发生故障,将严重影响到两条剪切线的生产,甚至可能造成两条剪切线同时停产的局面。
针对相关技术中冷床区以及入剪切线区域对钢板的输送方式单一,一台设备发生故障将会对整个生产线造成影响的问题,目前尚未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中厚板生产线,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厚板生产线,能够有效解决待剪切钢板的长度受冷床、检查台架以及横移台架宽度等多种因素制约的问题,提高剪切线的利用效率,提高钢板的成材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厚板生产线,能够有效解决冷床区以及入剪切线区域对钢板的输送方式单一的问题,增加钢板由主轧线进入剪切线的路径,增强两条剪切线的独立性,提高生产组织的灵活性,降低生产线瓶颈形成的概率,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厚板生产线,所述中厚板生产线包括主轧线、冷床区和剪切区,其中:
所述主轧线的主轧线输出辊道与所述冷床区的冷床区输入辊道连接;
所述冷床区包括第一冷床组件和第二冷床组件,所述第一冷床组件和所述第二冷床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冷床区输入辊道的两侧;
所述剪切区包括第一剪切线和第二剪切线,所述第一剪切线的第一剪切线输入辊道与所述第一冷床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剪切线的第二剪切线输入辊道与所述第二冷床组件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主轧线通过所述冷床区与所述第一剪切线呈直线连接,且与所述第二剪切线呈平行错位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主轧线通过所述冷床区分别与所述第一剪切线和所述第二剪切线呈平行错位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京诚之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京诚之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4555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