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串口漏电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446204.X | 申请日: | 2021-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982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杜小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瀚瑞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3/32 | 分类号: | H02H3/32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李柏柏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高***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串口 漏电 保护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串口漏电保护装置,包括设置在主板与触控板之间的漏电保护模块,漏电保护模块包括单向导通元件、上拉电阻和开关管,开关管的S极连接单向导通元件的正极,单向导通元件的负极连接主板,开关管的D极连接触控板,开关管的G极连接电源电压,电源电压连接上拉电阻。本实用新型在串口上串联单向导通元件,利用单向导通元件的单向导通特性,当串口电压低于其反向击穿电压时为截止区域,能够有效防止主板端的电荷流至触控板上,同时利用开关管的开关特性进一步隔绝主板端的电荷,并且利用上拉电阻能够使得电路保持稳定状态,从而实现串口漏电保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漏电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串口漏电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主板与触控板的串口通信结构如图1所示,当主板U2在t1时刻断开电源时,由于主板U2上电容C1的存在,其会存储大量的电荷,电荷会通过串口TX线路流入到触控板U1上,并存储在触控板U1的电容C2上,这样会导致触控板U1虽然在t1时刻已经断电了,但是触控板U1的VCC pin始终维持一个1.7V左右的电压,而不会到达0V。因此当主板U2在t2时刻开启电源时,触控板U1的电压是从1.7V-5V,其压差为3.3V,具体详见图2所示,这样会导致MCU复位失败,甚至导致MCU死机。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主板串口漏电导致触控板上MCU复位失败甚至死机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串口漏电保护装置,包括设置在主板与触控板之间的漏电保护模块,所述漏电保护模块包括单向导通元件、上拉电阻和开关管,所述开关管的S极连接所述单向导通元件的正极,所述单向导通元件的负极连接所述主板,所述开关管的D极连接所述触控板,所述开关管的G极连接电源电压,所述电源电压连接所述上拉电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板包括第一串口,所述触控板包括第二串口,所述第一串口与所述第二串口之间设置漏电保护模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漏电保护模块还包括对地电阻,所述对地电阻接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漏电保护模块还包括电容,所述电容与所述对地电阻并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向导通元件为二极管,所述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开关管的S极,所述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一串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关管为MOS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关管为N型MOS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拉电阻的阻值为3k。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地电阻的阻值为100k。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容的阻值为1uF。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漏电保护模块包括单向导通元件、上拉电阻和开关管,在串口上串联单向导通元件,利用单向导通元件的单向导通特性,当串口电压低于其反向击穿电压时为截止区域,能够有效防止主板端的电荷流至触控板上,同时利用开关管的开关特性进一步隔绝主板端的电荷,并且利用上拉电阻能够使得电路保持稳定状态,从而实现串口漏电保护。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主板与触控板的串口通信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电源开闭时刻的电压变化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串口漏电保护装置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瀚瑞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瀚瑞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4462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食用菌生产的木糠除锐机
- 下一篇:半导体封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