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极片入料槽有效
申请号: | 202121444057.2 | 申请日: | 2021-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207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王敏刚;兰红斌;陈双梁;杨可可;李青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兴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H01M10/0587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刘妍妍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极片入料槽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极片入料槽,所述极片入料槽设置有凹形料槽,所述凹形料槽包括凹形料槽第一侧壁、凹形料槽第二侧壁和凹形料槽底面;所述凹形料槽第一侧壁、凹形料槽第二侧壁与凹形料槽底面的角度为30~45°;所述凹形料槽底面设置有吸附结构,所述吸附结构为2组,分别为第一吸附结构和第二吸附结构,第一吸附结构和第二吸附结构均包括多个吸附孔,所述凹形料槽底面设置有两组真空吸附管,两组真空吸附管均设置有主吸附管。料槽的侧壁为具有一定角度的斜坡型结构,焊接极耳的极片通过时会形成一个缓冲坡,可以保持极片的平整性,从而提升卷绕品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电池卷绕工序极片入料槽。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在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对电池的需求越来越大。卷绕工序作为电芯的一个关键工序,卷绕机作为卷绕工序的机械设备,卷绕机将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及隔膜按照一定的次序层叠、卷绕、贴终止胶带后形成裸电芯。极片进入卷针时,会因极片入料的偏差或极片的起伏波动或其他原因,会导致极片入料的头部与卷针对齐度不好,影响卷绕效果。现有的卷绕机构中有极片纠偏机构,但其缺陷在于极片路径较长及厚薄不均,极片的起伏波动也不易纠偏极片。还有一种方法是在极片进入卷针前经过一个凹型结构的料槽,来进行物理上的矫正,但是卷绕时极耳已经焊接在了极片上,焊接好极耳的极片通过料槽时会翘起来极容易刮到极耳,甚至在卷针的张力牵引下拉断极片或者极耳。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极片入料槽,料槽的侧壁为具有一定角度的斜坡型结构,焊接极耳的极片通过时会形成一个缓冲坡,可以保持极片的平整性,从而提升卷绕品质。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极片入料槽,所述极片入料槽设置有凹形料槽,所述凹形料槽包括凹形料槽第一侧壁、凹形料槽第二侧壁和凹形料槽底面;所述凹形料槽第一侧壁、凹形料槽第二侧壁与凹形料槽底面的角度为30~45°;所述凹形料槽底面设置有吸附结构,所述吸附结构为2组,分别为第一组吸附结构和第二组吸附结构,第一组吸附结构和第组二吸附结构均包括多个吸附孔,所述凹形料槽底面设置有两组真空吸附管,两组真空吸附管均设置有主吸附管,所述真空吸附管一端连接在吸附孔,一端连接在主吸附管上,主吸附管连接在真空泵上。
进一步的,所述凹形料槽第一侧壁、凹形料槽第二侧壁与凹形料槽底面的角度均为30°。
进一步的,所述凹形料槽的宽度为5~10mm,深度为1.0~1.5mm,长度为60~80mm。
进一步的,所述真空吸附管的直径与吸附孔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吸附结构距离凹型料槽最右侧的距离为25~30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吸附结构距离凹型料槽的最左侧距离为5~10mm。
进一步的,所述吸附孔尺寸一致,直径为1~2mm。
进一步的,述第一吸附结构和第二吸附结构之间的距离为30~40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组吸附结构和第二组吸附结构均包括4个吸附孔,第一组吸附结构和第二组吸附结构的吸附孔孔径和间距一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锂电池卷绕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上述极片入料槽。
有益效果:
1.增加真空吸附孔,在极片通过料槽时会对极片形成吸附,减少极片的起伏波动,保持极片的平整性,以利于后续的卷绕品质;
2.增加真空吸附孔,在极片通过料槽时会对附着在极片上的粉尘及其它杂质,因为粉尘及其它杂质带入电芯内部会造成自放电增大,甚至刺穿隔膜引起电池短路风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兴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兴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4440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房环境检测系统寿命AI测算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效油水分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