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损伤心耳组织抓钳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440614.3 | 申请日: | 2021-06-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281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 发明(设计)人: | 陆树洋;王春生;姚王超;洪涛;宋凯;程蕾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17/29 | 分类号: | A61B17/29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志远 |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损伤 心耳 组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损伤心耳组织抓钳,包括吸盘、连接管和负压产生机构,连接管一端与负压产生机构相连,另一端与吸盘相连,吸盘贴附在心耳组织上,负压产生机构产生负压,使得吸盘处产生负压以抓取心耳组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实现心耳组织的无损伤抓取、有效防止滑脱、抓取效果好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涉及一种无损伤心耳组织抓钳。
背景技术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最严重的并发症就是血管栓塞性事件。心房颤动导致的脑卒中比动脉硬化性脑卒中更严重,死亡率更高,住院时间更长,遗留的肢体功能障碍更严重。此外,心房颤动合并心室率快的患者还伴随心悸、胸闷不适,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长期的心房颤动影响心排量,更是会直接导致心功能的减退。心房颤动俨然已经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患病率还在不断升高,可以造成严重并发症,增加死亡率。目前尚无疗效肯定的药物,长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存在副作用,且心房颤动复发率高,心血管内科导管消融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成功率较低,心血管外科的微创迷宫手术(Cox迷宫手术)是目前根治房颤的新希望。
Cox III型迷宫切割缝合手术是目前效果最好的方法,治愈率达到99%。但是,由于手术复杂,切割缝合手术不能得到全世界广泛开展。目前,大部分中心采用能量代替部分切缝,又称为迷宫IV手术。心血管外科的微创迷宫手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左心耳的处理,在4-5cm的微小切口中进行左心耳切割处理时,如何抓取固定左心耳,同时又避免损伤左心耳导致大出血,是手术过程中常常面临的窘境。目前,采用的方法就是使用普通的镊子或者卵圆钳直接钳夹左心耳,然而,心耳组织质脆,用力过大,稍有不慎,即可出现组织损伤、出血的发生,影响下一步切割操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有效防止滑脱、抓取效果好的无损伤心耳组织抓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无损伤心耳组织抓钳,所述的无损伤心耳组织抓钳包括吸盘、连接管和负压产生机构;所述的连接管一端与负压产生机构相连,另一端与吸盘相连;所述的吸盘贴附在心耳组织上,负压产生机构产生负压,使得吸盘处产生负压以抓取心耳组织。
优选地,所述的吸盘为漏斗状吸盘。
优选地,所述的吸盘为由软质材料制成的吸盘。
更加优选地,所述的吸盘为由软质硅胶材料制成的吸盘。
优选地,所述的心耳组织抓钳设有手柄;所述的负压产生机构安装在手柄上。
优选地,所述的负压产生机构包括拉杆、活塞和负压腔;所述的活塞设置在负压腔内;所述的拉杆与活塞相连;所述的连接管接入负压腔。
优选地,所述的无损伤心耳组织抓钳设有套管,该套管套设在连接管上;所述的套管的一端与吸盘相连。
更加优选地,所述的套管与连接管滑动连接。
更加优选地,所述的吸盘在与套管相接处的半径小于套管的半径。
更加优选地,所述的套管为由硬质材料制成的套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实现无损伤心耳组织抓取:本实用新型中的心耳组织抓钳吸盘部分采用漏斗状软质硅胶材料,心耳组织质地脆弱,通常的抓捏操作是产生潜在并发症的根源,故在材料设计上选择软质硅胶材料,同时,采用增加接触面抓取,减低损伤心耳局部导致出血。
二、有效防止滑脱:本实用新型中的心耳组织抓钳设有负压产生机构,可以产生负压输送至吸盘处,增加硅胶吸盘的捕捉力度,防止滑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未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4406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人行通道闸机用防尾随装置
- 下一篇:一种硅酸钙板的生产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