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蓄电池检测装置及蓄电池检测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437545.0 | 申请日: | 2021-06-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157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 发明(设计)人: | 刘均;郝书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元征未来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385 | 分类号: | G01R31/385;G01R1/04;G08C17/02 |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罗琳丽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检测 装置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蓄电池检测装置及蓄电池检测设备,包括:连接结构,包括正极连接件以及负极连接件,正极连接件用于电连接蓄电池的正极,负极连接件用于电连接蓄电池的负极;检测结构,设置在正极连接件或负极连接件内,检测结构包括检测单元和无线传输单元,检测单元分别与正极连接件、负极连接件以及无线传输单元电连接。上述蓄电池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构可设于正极连接件或负极连接件内,由于无线传输单元能够与数据处理终端进行通信,简化了蓄电池检测装置的连接且提升了其便携性,进而降低了蓄电池检测装置的成本,有效改善了目前蓄电池检测设备携带及使用不方便、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电池检测装置及蓄电池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蓄电池作为重要的储能设备,其运行状态是否正常会直接影响到应用领域中各种设备的正常稳定运行。而蓄电池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会逐渐老化,为保证蓄电池的性能,需要定期对蓄电池进行测试。
目前,传统的电池检测设备由数据处理终端、蓄电池检测设备、正极线/负极线、正极夹、负极夹构成。其中,数据处理终端和蓄电池检测设备之间通过USB数据线传输命令和数据;蓄电池检测设备通过正极线和负极线连接蓄电池的正极和负极;正极线和负极线的一端各设有专用的电池夹,正极(红色)电池夹连接蓄电池的正极接线柱,负极(黑色)电池夹连接蓄电池的负极接线柱。传统的蓄电池检测设备体积大,不方便携带;此外,整个电池检测设备包括USB数据线、正极线和负极线,使用时连接和传输复杂、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蓄电池检测装置和蓄电池检测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蓄电池检测设备携带及使用不方便、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蓄电池检测装置,包括:
连接结构,包括正极连接件以及负极连接件,所述正极连接件用于电连接蓄电池的正极,所述负极连接件用于电连接蓄电池的负极;
检测结构,设置在所述正极连接件或所述负极连接件内,所述检测结构包括检测单元和无线传输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分别与所述正极连接件、所述负极连接件以及所述无线传输单元电连接。
上述蓄电池检测装置可通过正极连接件和负极连接件分别连接蓄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以使检测结构对蓄电池进行检测,由于检测结构可设于正极连接件或负极连接件内,且检测结构所包括的无线传输单元能够与数据处理终端进行通信,减小了蓄电池检测装置的体积且省略了USB数据线,简化了蓄电池检测装置的连接且提升了其便携性,进而降低了蓄电池检测装置的成本,有效改善了目前蓄电池检测装置携带及使用不方便、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结构设置在所述正极连接件和所述负极连接件中的一者内,且所述检测单元与所述正极连接件和所述负极连接件中的另一者通过导线电连接。如此,可省略检测结构外设时所需的空间,减小蓄电池检测装置的体积,且正极连接件和负极连接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简单,方便携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正极连接件和所述负极连接件中的至少一者为夹板结构。由于夹板结构可稳定地提供一个夹持作用力,可提高蓄电池检测装置与蓄电池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进而提升蓄电池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正极连接件和所述负极连接件分别为正极夹和负极夹,所述正极夹和所述负极夹均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转动轴和扭簧,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通过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扭簧套设在所述转动轴上且一端抵持所述第一夹板,另一端抵持所述第二夹板;所述正极夹或所述负极夹的第一夹板内设有容纳腔,所述检测结构设于所述容纳腔内。如此,检测结构不易受到外力的冲击作用而影响检测结果或对其本身造成损坏。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夹板包括可拆卸连接的顶壳和底壳,所述顶壳和底壳连接后形成所述容纳腔。如此,可方便随时拆开相连接的顶壳和底壳以查看或检修上述检测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元征未来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元征未来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4375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除尘散热功能的伺服驱动器
- 下一篇:一种工艺品保护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