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的检测室有效
申请号: | 202121430217.8 | 申请日: | 2021-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971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姚冬;陈民波;姚隽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赛德福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姚冬 |
主分类号: | G01N21/51 | 分类号: | G01N21/51;G01N21/03;G01N1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凤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蒸发 散射 检测器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善仪器的本底光噪声、提高仪器信噪比的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的检测室,包括检测室主体,检测室主体轴向端部设有检测物进口,检测室主体侧壁上设有激发光源,检测室侧壁上在激发光源对面设有光源吸收阱,检测室主体上设有探测器镜筒,探测器镜筒另一端连接有光电探测单元,探测器镜筒包括设置在检测室主体上的筒体、以及可拆卸地设置在筒体上远离检测室主体一端上的出射光栏,探测器镜筒的光线进口处设有散射遮光罩,散射遮光罩包括与探测器镜筒连接的圆筒部以及前端的锥筒部,锥筒部的锥角小于30度,锥筒部的外侧边沿所在平面与光源光线平行,且外侧边沿位于散射发生区域边界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的检测室。
背景技术
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雾化单元和蒸发单元形成的气溶胶进入检测室后,在光源的照射下,会产生两种散射,米氏散射(Mie scattering)和瑞利散射(Rayleighscattering),其中米氏散射是这类检测器检测的主要散射,其散射形态示意图如图1所示。
其中米氏散射光的主要集中在与光源照射的方向上,因此,这就给信号的检测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果光电探测单元放在光源的最前方,这时,由于光源的信号过强,会导致光电探测单元“致盲”,无法检测信号,如果将其放在与光源照射垂直的方向(或者将其放在散射点靠光源的一侧)上,则此时的有效探测信号则会非常小,很难探测。
一般将光电探测单元放置在散射点与光源相对的一侧的侧面,光电探测单元与散射点的连线和光源与散射点的连线成120°。但此时还是存在本地光噪声大的问题,本底光噪声来自于光源,目前,这类仪器主要使用的是激光光源还是发光二极管光源或者卤素灯光源,但是,不论使用哪种光源,并且经过各种光学器件的处理,总是有一部分来自光源的光会进入光电探测单元中,造成了光源光和散射光的叠加。由于光源本身很强,而散射光又很弱,因此,这部分进入探测单元的来自光源的光会对本底噪声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善仪器的本底光噪声、提高仪器信噪比的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的检测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的检测室,包括检测室主体,检测室主体轴向端部设有检测物进口,检测室主体侧壁上设有激发光源,检测室侧壁上在激发光源对面设有光源吸收阱,光源吸收阱靠近检测室一端设有端板,端板上设有直径小于光源吸收阱内径的三分之一的吸收孔,检测室主体上设有探测器镜筒,探测器镜筒与激发光源及光源吸收阱的连线呈120°夹角,探测器镜筒另一端连接有光电探测单元,探测器镜筒包括设置在检测室主体上的筒体、以及可拆卸地设置在筒体上远离检测室主体一端上的出射光栏,探测器镜筒的光线进口处设有散射遮光罩,散射遮光罩包括与探测器镜筒连接的圆筒部以及前端的锥筒部,锥筒部的锥角小于30度,锥筒部的外侧边沿所在平面与光源光线平行,且外侧边沿位于散射发生区域边界处。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检测室主体的光源入口处设有直径为1-2mm的圆孔形入射光栏。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光源吸收阱的底板与激发光源及光源吸收阱的连线成45°角。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光源吸收阱内部所有的表面贴覆黑色吸光植绒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探测器镜筒的光线进口处设有散射遮光罩,散射遮光罩包括与探测器镜筒连接的圆筒部以及前端的锥筒部,锥筒部的锥角小于30度,锥筒部的外侧边沿所在平面与光源光线平行,且外侧边沿位于散射发生区域边界处,可以将光源光线中偏离主光轴的很大一部分屏蔽在光电电测单元外部,从而降低光源对检测噪声的影响;其顶端设计成斜面,在装配时,要保证这个斜面与光源主光轴平行,这样,这个装置就不会影响散射的发生;其主体设计成锥形,与散射光在光电探测单元方向上的空间散射角一致,它不会减弱原有在探测单元方向上的散射光强度;从而仪器的本底光噪声有很大的改善,提高仪器的信噪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赛德福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姚冬,未经苏州赛德福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姚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4302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指纹模组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一种建筑电梯轿厢顶部维修用照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