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色泽渐变式有色纺纱有效
申请号: | 202121429018.5 | 申请日: | 2021-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514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许玉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沛县新丝路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04 | 分类号: | D02G3/04;D02G3/34 |
代理公司: | 南京勤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97 | 代理人: | 尹英 |
地址: | 2216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色泽 渐变 有色 纺纱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色泽渐变式有色纺纱,包括:线体、防水层和外护层,所述线体包括设置在中心处的芯纱、包裹在所述芯纱外侧的纤维层和呈涡状绕于所述纤维层上的渐变色纤维线;其中,所述芯纱的外侧喷涂有防水层;所述渐变色纤维线的外侧设有外护层。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线体,可以利用不同渐变色的渐变色纤维线采用涡流纺织工艺缠绕在纤维层的外侧,而渐变色纤维线为渐变色的线体,可以直接进行编织衬衫,无需后续染色浸入芯纱的内部,降低了的掉色的可能性,提高了纺纱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色泽渐变式有色纺纱。
背景技术
纺纱原就属于一项非常古老的活动,自史前时代以起,人类便懂得将一些较短的纤维纺成长纱,然后再将其织成布,所谓的纺纱,乃是取动物或植物性纤维运用加捻的方式使其抱合成为一连续性无限延伸的纱线,以便适用于织造的一种行为,纱本身的捻度会使纤维自然而紧密的抱合在一起,因而非常有利织造或针织,其中纱的捻度与纱的直径有关,测量的方式是由每一吋纱中有几转来决定,并以低、中或高来表示,通常捻度愈高即纱的转数越多的,表示纱的强度愈好,低捻纱常用来制造平滑,光泽或柔软无光的织物;反之,具皱摺感或表面粗硬的织物则需要高捻纱来制造。
现有纺纱一般是在编织完成后再进行着色处理,但这样的染色效果较难控制,尤其是生产一些具有渐变色的纺纱时,色泽不易把控,并且全面的深度染色浸入染料较大,很容易由于纺纱内外材质的不同导致不同层面掉色,影响纺织品的质量,不便于推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色泽渐变式有色纺纱,包括:线体、防水层和外护层,所述线体包括设置在中心处的芯纱、包裹在所述芯纱外侧的纤维层和呈涡状绕于所述纤维层上的渐变色纤维线;其中,所述芯纱的外侧喷涂有防水层;所述渐变色纤维线的外侧设有外护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利用不同渐变色的渐变色纤维线采用涡流纺织工艺缠绕在纤维层的外侧,而渐变色纤维线为渐变色的线体,可以直接进行编织衬衫,无需后续染色浸入芯纱的内部,降低了的掉色的可能性,同时可以对纺纱的内侧进行防水防护,防止纺纱内的芯纱湿润,降低了线体的干燥时间,同时通过外护层,可以对渐变色纤维线的外侧进行亮色防护,提高渐变色纤维线色彩的色泽,从而提高了纺纱的合理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芯纱由2-6根原色纤维棉组成,且原色纤维棉呈缠绕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且原色纤维棉呈缠绕状,优选的采用两根原色纤维棉,该纤维棉不对色泽有要求,为纺纱线体中心线,其强度要求不少于纺纱线整体的二分之一,使得整体纺纱线强度合格。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纤维层为无机抗菌聚酯纤维,且渐变色纤维线压嵌于所述纤维层不超过二分之一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提高线体的抗菌能力,而将渐变色纤维线勒入纤维层的内部,可以调整线体整体的直径值,使得线体更加紧密牢固,提高其适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渐变色纤维线包括交错缠绕的渐变彩棉纤维和光致变色再生纤维素纤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线体较好的渐变效果,色泽更加鲜艳。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防水层为热熔胶,且热熔胶喷涂在所述芯纱上5-10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以一层较薄的热熔胶起到较好的防水效果,避免掉色后引发的着色污染和掉色污染,同时风干效果较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外护层为透明光丝纤维,且外护层的尺寸为10-2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沛县新丝路纺织有限公司,未经沛县新丝路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4290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辆制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废弃碳素原料回收粉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