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垃圾焚烧飞灰熔融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1427408.9 | 申请日: | 2021-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55972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大伟;邹涛;史建波;张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武锅能源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5/00 | 分类号: | F23G5/00;F23G5/32;F23G5/44;F23J15/06;F23J1/08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 |
地址: | 4302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焚烧 熔融 处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垃圾焚烧飞灰熔融处理系统,包括循环旋流燃烧熔融系统和熔渣激冷水循环系统;循环旋流燃烧熔融系统包括燃烧熔融室、烟气降温室及捕灰室,捕灰室有气体出口;燃烧熔融室上有多个入口,燃烧熔室设烟气出口;燃烧熔融室与烟气降温室、烟气降温室与捕灰室、捕灰室与燃烧熔融室之间均连通;熔渣激冷水循环系统包括激冷室、喷淋环、渣水池、冷凝室及水泵;燃烧熔融室中的飞灰燃烧成液态熔渣由燃烧熔融室底部的排渣口进入激冷室形成玻璃态渣,激冷室中的水蒸气经冷凝室液化成水流入渣水池,激冷室底部阀门打开,激冷室中的水及玻璃态渣排入渣水池,渣水池中的水经水泵在渣水池及激冷室间循环,渣水池中的渣可作为路基或建筑材料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及危险废弃物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垃圾焚烧飞灰熔融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垃圾焚烧是我国近年来垃圾无害化处理的着重发展方向,垃圾焚烧并不是垃圾的最终处置方式,焚烧过程中会产生底灰、飞灰,飞灰的危害性远大于底渣,对飞灰的处理也格外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
飞灰熔融固化法相对于其他固化处置技术具有明显技术优势,更加适用于当前国情,将飞灰直接在1100~1500℃进行煅烧,利用飞灰自身的玻璃质成分加热熔融后经淬火形成由硅氧四面体构成的网状致密结构,使得飞灰中有毒重金属充分被玻璃质结构固封,降低重金属的浸出毒性,飞灰中的有机物发生热分解、燃烧及气化,而无机物则熔融成玻璃质炉渣。灰渣中SiO2在熔融处理中形成Si-O网状结构,把移入熔渣的金属包封固化在网格中,形成极稳定的玻璃质熔渣,重金属溶出的可能性极大降低。根据不同需要可以将熔渣制成建筑材料或作为玻璃、陶瓷等生产行业的原料,实现灰渣的资源化利用。垃圾焚烧飞灰中含有二噁英,熔融温度一般在1400℃左右,二噁英在这样的高温下会发生分解,分解率可达为99.93%,从而排除了从垃圾焚烧飞灰中释放二噁英的可能。
公开号为CN1632376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垃圾焚烧飞灰的旋风炉高温熔融处理方法,所述方法以粉煤为辅助燃料在旋风炉内产生高温,使垃圾焚烧飞灰熔融;但该方法所述的旋风炉烟气出口位于燃烧室下部,下行烟气将携带大量二次飞灰进入后系统造成二次污染。
公开号为CN111112299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垃圾飞灰熔融的熔融炉及其配套燃烧器,通过专门设计的燃烧器是炉内产生旋转气流,高速旋转气流可强化燃烧,但随着气流下行至渣口,燃烧强度必将减弱,渣口处将容易产生结渣现象,导致排渣不畅,另外该装置亦存在二次飞灰的污染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燃烧强度高、飞灰充分熔融、排渣顺畅的垃圾焚烧飞灰熔融处理系统。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
垃圾焚烧飞灰熔融处理系统,包括循环旋流燃烧熔融系统和熔渣激冷水循环系统:
循环旋流燃烧熔融系统包括燃烧熔融室、烟气降温室及捕灰室,捕灰室顶部设置有气体出口;燃烧熔融室上部为中空圆柱体,圆柱体上部设置一级辅助燃料入口、飞灰及热空气入口,圆柱体下部设置二级辅助燃料入口,圆柱体顶部为高温烟气出口,燃烧熔融室底部设置有排渣口;烟气降温室位于燃烧熔融室的上方,燃烧熔融室与烟气降温室通过高温烟气出口连通;烟气降温室及捕灰室之间通过管道连通;捕灰室与燃烧熔融室之间通过管道连通;
熔渣激冷水循环系统包括激冷室、喷淋环、渣水池、冷凝室及水泵,燃烧熔融室与激冷室通过排渣口连通;激冷室为圆柱体,位于燃烧熔融室的下方,激冷室与燃烧熔融室的连接处设置有喷淋环,喷淋环上设置有喷淋口,冷凝室包括两个管道,其中一个管道一端与激冷室连通,另一端为管道出口,该管道中的液体经所述出口流入渣水池,冷凝室的另一个管道一端连接水泵,另一端连接喷淋环;水泵接入渣水池。
进一步的是,所述的燃烧熔融室下部为倒锥体,所述倒锥体与燃烧熔融室的中空圆柱体连通,倒锥体的底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倒锥体底端开口即为排渣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武锅能源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武锅能源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4274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墙体用隔热板
- 下一篇:锂电池正极涂布机冷凝回收NMP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