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1405374.3 | 申请日: | 202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57239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胥锋;陈富华;孙仁鑫;朱鸿剑;徐永东;吴俊银;韩益建;韦正亮;张玉峰;王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8 | 分类号: | F24F7/08;F24F7/003;F24F8/108;F24F3/14;F24F13/28;F24F1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张娜;刘芳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风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风系统,涉及新风系统技术领域。其中,新风系统包括壳体、风道管、热交换器、以及风机;壳体内设有两个相隔离的第一风腔和第二风腔,且第一风腔以及第二风腔内分别安装有一个风机;壳体上设置有与第一风腔连通的第一进风口以及第一出风口,第一进风口用于与设置在机房顶部的出风口连通,第一出风口用于热空气流入机房外部;壳体上还设置有与第二风腔连通的第二进风口以及第二出风口,第二进风口用于供机房外部的空气流入第二风腔内;风道管的首端与第二出风口连通,风道管的末端靠近机房的地面设置;热交换器安装在第二风腔内,热交换器位于第二风腔内的风机下方。可将机房顶部的热空气排出以及将冷空气直接送达机房的地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风系统,属于新风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新风系统是由送风系统和排风系统组成的一套独立空气处理系统,送风系统以及排风系统均包括壳体、风机以及管道,壳体内设有风腔,风机安装在风腔内,壳体上开设有出风口和进风口,出风口和进风口通过管道与室内连通。使用时,排风系统将室内的空气向室外排出,送风系统将室外的新鲜空气送入室内,实现室内空气换气。
目前,机房使用的新风系统是直接安装在机房的墙壁上,其中,与排风系统的进风口相连通的机房出风口位于机房的墙壁上,与送风系统相连通的机房进风口位于也是位于机房的墙壁上,并且,机房出风口以及机房进风口大多设置机房的墙壁中部。
然而,现有的新风系统在使用时,热空气会上浮并聚集在机房顶部,但排风系统却不能很好的将机房顶部的热空气排出,并且送风系统输送的新风是直接输送在机房的半空中,不能有效的对机房底部进行降温,从而机房内部整体的降温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风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新风不能有效降低机房内部的温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风系统,包括壳体、风道管、热交换器、以及风机;
所述壳体内设有两个相隔离的第一风腔和第二风腔,且所述第一风腔以及所述第二风腔内分别安装有一个所述风机;
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风腔连通的第一进风口以及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用于与设置在机房顶部的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用于将所述第一风腔内的空气导出到机房的外部;
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风腔连通的第二进风口以及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用于供机房外部的空气流入所述第二风腔内;
所述风道管的首端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所述风道管的末端靠近机房的地面设置;
所述热交换器安装在所述第二风腔内,所述热交换器位于所述第二风腔内的风机以及所述第二出风口之间,所述热交换器用于对从所述第二进风口流入的空气进行降温。
可选地,还包括连接筒,多根所述风道管通过所述连接筒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
可选地,还包括单向阀、内筒以及外筒;
所述单向阀安装在所述风道管上,所述单向阀用于实现空气从所述第二风腔到机房内的单向流通;
所述内筒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外筒内;
所述外筒的顶端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风道管的末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且所述外筒与所述风道管的末端固定连接;
所述内筒的顶端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风道管的末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并位于所述内筒内,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风道管的管壁为间隙配合;
所述内筒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出口,且所述外筒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出口用于与所述第一出口配合,使得所述内筒内的空气可流入机房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出口以及所述第二出口均为矩形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4053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胃结石碎石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汉语言教学用古书籍防损坏放置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