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矩形顶管施工防止背土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386915.2 | 申请日: | 2021-06-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600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 发明(设计)人: | 刘恒;张新伟;郭宏耀;王艺新;黎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厦工中铁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L1/06 | 分类号: | F16L1/06 |
| 代理公司: | 福州顺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42 | 代理人: | 郑耀敏 |
| 地址: | 361006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矩形 施工 防止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顶管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矩形顶管施工防止背土的装置,包括顶管本体、注浆组件、密封组件和防护组件,所述顶管本体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侧面设置有所述防护组件,所述顶管本体内侧设置有所述注浆组件,该矩形顶管施工防止背土的装置,顶管本体上设置有密封组件,喷头从密封组件延伸出,方便保证设备的密封性,密封组件内设置有触碰开关,触碰开关与控制器上的指示灯相匹配,方便提示工作人员喷头与密封组件是否连接紧密,运输管上设置有压力表,方便提示使用者设备的输出压力,在喷头上方设置有防护挡板,防止喷头堵塞。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顶管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矩形顶管施工防止背土的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顶管施工是继盾构施工之后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地下管道施工方法,它不需要开挖面层,并且能够穿越公路、铁道、河川、地面建筑物、地下构筑物以及各种地下管线等。顶管施工借助于主顶油缸及管道间中继间等的推力,把工具管或掘进机从工作井内穿过土层一直推到接收井内吊起。与此同时,也就把紧随工具管或掘进机后的管道埋设在两井之间,以期实现非开挖敷设地下管道的施工方法。
例如公开号为“CN208396722U”专利名称为:“一种矩形顶管用泥浆的注浆装置”的专利,专利公开了“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矩形顶管用泥浆的注浆装置,注浆装置包括注浆泵、加料斗、压力表、盛泥斗车、注浆管路、注浆管接头、单向阀、管节注浆部接头;管节注浆部接头的两端分别连接矩形顶管管节内的注浆部和单向阀的一端,注浆管接头的两端分别连接注浆管路的一端与单向阀的另一端,注浆泵与注浆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在注浆泵上设置加料斗,通过注浆泵将加料斗中的泥浆送入至矩形顶管管节内的注浆部;在注浆管路上设置压力表,通过压力表实时监测注浆过程中的压力;盛泥斗车位于注浆泵的一侧,以方便将其盛装的泥浆转移至加料斗中。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在地面设置注浆泵的不足,采用在管节内部需要注浆的部位设置可移动的注浆泵”。
现有的一种矩形顶管用泥浆的注浆装置在使用中发现,其设备没有压力表,在进行注浆时,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喷头出没有保护装置,设备密封效果差,导致其使用局限性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使用安全,密封效果好的矩形顶管施工防止背土的装置。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矩形顶管施工防止背土的装置,包括顶管本体、注浆组件、密封组件和防护组件,所述顶管本体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侧面设置有所述防护组件,所述顶管本体内侧设置有所述注浆组件,所述注浆组件包括喷头、运输管、泥浆箱、注浆泵和电磁阀,所述顶管本体上设置有所述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密封组件贯通所述顶管本体,所述泥浆箱上设置有所述注浆泵,所述注浆泵一端与所述泥浆箱连接,所述注浆泵另一端与所述运输管一端连接,所述运输管另一端与所述喷头一端连接,所述喷头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密封组件,所述运输管靠近所述喷头一端设置有所述电磁阀,所述泥浆箱外侧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注浆组件连接。
为了防止喷头堵塞,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防护组件包括加强筋和防护挡板,所述加强筋一端与所述顶管本体连接,所述加强筋另一端与所述防护挡板连接,所述防护挡板设置在所述喷头上方。
为了保证对防护挡板支撑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加强筋设置为多组均匀布置。
为了保证设备的密封性,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套管、第二密封套管和活塞环,所述第一密封套管与所述第二密封套管位于同心圆,所述第二密封套管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套管上方,所述第二密封套管内部管径小于所述第一密封套管内部管径,所述活塞环上方设置有凸缘,所述活塞环下方与所述第一密封套管相匹配,所述凸缘与所述第二密封套管相匹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厦工中铁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厦工中铁重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3869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C3200型相机的缓震结构
- 下一篇:焚烧炉废气余热利用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