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震支吊架的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383344.7 | 申请日: | 202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62426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王珂;向云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鼎森亿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11 | 分类号: | F16L3/11 |
代理公司: | 四川猫博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334 | 代理人: | 张诗琼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震 吊架 连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震支吊架的连接装置,包括将支吊架本体与固定面连接的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安装有滑块,滑块与第二支撑杆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杆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一端与第三支撑杆转动连接,第三支撑杆设有第三凹槽,第三凹槽内一端与第四支撑杆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杆一端设有锁紧通道,锁紧通道内固定设有限制板,推杆穿过限制板,推杆固定设有推板,推板与限制板间设有弹簧,弹簧套设于推杆,推杆工作端固定设有锁紧块,第三支撑杆设有锁紧槽。本实用新型通过辅助杆和凹槽等方式,实现抗震支吊架与不同方向固定面的连接能力,增加抗震支吊架承受不同应力的能力,更好适应不同工作环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抗震支吊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震支吊架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现代建筑的样式愈发高大恢弘,与之匹配的是对现代建筑的抗震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人们通常使用抗震支吊架对高大建筑里的水管、风管、桥架等机电管线设备提供支撑并进行保护,以减少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震后快速恢复工作状态。
现有的抗震支吊架的连接装置结构简单,稳定性一般,易受到压力作用而发生变形,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震支吊架的连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抗震支吊架的连接装置,包括将支吊架本体与固定面连接的第一支撑杆,所述的第一支撑杆四周均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安装有滑块,滑块与第二支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杆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靠近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第三支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三支撑杆靠近第二凹槽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凹槽,第三凹槽内远离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与第四支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杆远离第一支撑杆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第二凹槽的锁紧通道,锁紧通道内固定设置有限制板,推杆穿过限制板,推杆靠近自由端处固定设置有推板,推板与限制板之间设置有弹簧,且弹簧套设于推杆,推杆工作端固定设置有锁紧块,第三支撑杆设置有锁紧块相配的锁紧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锁紧块截面形状呈梯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滑块设置有滑动凸起,且第一凹槽内对应设置有滑动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支撑杆四周设置有用于锁住推杆的自锁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推杆形状呈“L”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二凹槽的容积大于第三支撑杆的体积,第三凹槽的容积大于第四支撑杆的体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与第三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与第四支撑杆的转动范围均在0~3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支撑杆上设置有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设置辅助杆和凹槽等的方式,实现抗震支吊架与不同方向的固定面的连接能力,增加抗震支吊架承受不同方向应力的能力,以更好的适应不同工作环境,同时增强支吊架结构的稳定性,减少变形风险,增加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未启用时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时的轴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时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时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未启用时的锁紧块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鼎森亿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鼎森亿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3833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