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松茸仿生培养育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375044.4 | 申请日: | 202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698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王罗平;赵鑫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丽江松间之露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8/60 | 分类号: | A01G18/60;A01G18/6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74100 云南省丽江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仿生 培养 育种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松茸仿生培养育种装置,包括培养主体,所述培养主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培养主体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保护架,所述培养主体的外表面设置有进气孔、出气孔,所述培养主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突出边,所述突出边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边,所述培养主体的上部设置有上盖,所述上盖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上盖的下表面设置有凹槽。本实用新型中,设置了保护架、连接杆、拧动盘、添加口、添加塞、上盖、突出边、防护边、卡合块,保护架既可以为培养主体提供良好的保护作用,又可以方便搬运、放置,为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使用起来比较方便,添加塞保证添加起来比较简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培养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松茸仿生培养育种装置。
背景技术
松茸,别名为松口蘑、松蕈等,口蘑科口蘑属植物,是松栎等树木外生的菌根真菌,世界上珍稀名贵的天然药用菌,我国二级濒危保护物种,四川、西藏、云南等青藏高原一带是中国松茸的主要产地,鲜松茸形若伞状,色泽鲜明,菌盖呈褐色,菌柄为白色,均有纤维状茸毛鳞片,菌肉白嫩肥厚,质地细密,有浓郁的特殊香气,随着松茸生理生态研究的深入,松茸菌丝的纯培养及子实体的仿生态栽培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仅能做到接种式的半人工栽培,真正的人工栽培还没有实现。
现有的培养育种装置中,虽然可以进行较好的育种,但是在放置、搬运的时候不够方便,容易出现装置掉落,而且不方便进行添加营养液,使用起来不够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松茸仿生培养育种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松茸仿生培养育种装置,包括培养主体,所述培养主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培养主体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保护架,所述培养主体的外表面设置有进气孔、出气孔,所述培养主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突出边,所述突出边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边;
所述培养主体的上部设置有上盖,所述上盖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上盖的下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上盖的下表面且位于中部固定连接有卡合块,所述上盖的内部设置有添加口,所述添加口的内部设置有添加塞,所述添加塞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拧动盘。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连接杆的数量不止一个,所述保护架位于培养主体的外侧,且与培养主体不接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保护架位于出气孔的下方,且形状为圆环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出气孔位于上盖的下方,所述把手位于上盖的中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拧动盘位于上盖的上方,且数量有两个。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添加塞与添加口螺纹连接,所述添加口位于把手的外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防护边与凹槽相互配合,所述凹槽的形状为圆环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卡合块位于凹槽的内侧,且与培养主体的开口相互配合。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与传统技术相比,该松茸仿生培养育种装置设置了保护架、连接杆,保护架既可以为培养主体提供良好的保护作用,又可以方便搬运、放置,为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使用起来比较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丽江松间之露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丽江松间之露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3750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脚踏板的马桶扶手架
- 下一篇:一种屏蔽电磁波辐射的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