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角度深防眩光射灯有效
申请号: | 202121363893.8 | 申请日: | 2021-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615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市佳昱光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9/14;F21V14/00;F21V11/06;F21V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火***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调 角度 眩光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角度深防眩光射灯,包括顶板,所述顶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发光板,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且位于发光板的下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壳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蜂窝板,所述第一蜂窝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气囊。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两个偏振片,实现对光线进行调节,达到使光线朝向人员的一侧光线的强度进行减弱,同时可以通过两片偏振片组合减弱光线,通过设计两个蜂窝板、气囊,实现可以调节蜂窝板的厚度,光源距被照射物体的距离适应性更强,通过设计硬质玻璃,保护较为昂贵的偏振镜的同时,增加蜂窝板到旋转环的距离,达到增加防眩光效果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眩光射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角度深防眩光射灯。
背景技术
照明灯具是现在生活,工业生产中一种必备的工具。目前市场上灯具的种类繁多,各有特色,根据应用环境,功能要求,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灯具。通常在一些较大范围的固定照明场所,需要通过反光杯将光束集中至某一个方向,集中照明,从而有效的利用光能。但是在一些特殊环境下的照明灯具,对灯具的光线的稳定性,防眩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型公共场所的吊灯往往因为功率较大造成光线强烈,会让人产生眩晕感。
如专利号为CN201920859029.3中介绍的一种防眩光射灯,虽然解决了容易产生眩晕感的问题,但是依然存在下列缺陷:
1、该防眩光射灯不可进行调节,导致在不同的位置可能会产生不同的防眩光效果;
2、目前可调角度深防眩光射灯防眩光结构不可调节,导致灯具无法使用在不同的场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可调角度深防眩光射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角度深防眩光射灯,包括顶板,所述顶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发光板,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且位于发光板的下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壳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蜂窝板,所述第一蜂窝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气囊,所述气囊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蜂窝板;
所述壳体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旋转环,所述第一旋转环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偏振片,所述第一旋转环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二旋转环,所述第二旋转环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偏振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发光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与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发光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保护片,所述保护片与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二蜂窝板具有一定弹性,所述第一蜂窝板的材料为硬质材料。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气囊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充气管,所述充气管延伸至壳体的外表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旋转环的内表面且位于第二偏振片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硬质玻璃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二旋转环的内表面且位于第一偏振片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硬质玻璃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二蜂窝板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第一蜂窝板、第二蜂窝板的表面为黑。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市佳昱光光电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市佳昱光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3638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角度深防眩光筒灯
- 下一篇:一种高散热调光工矿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