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体内连续光固化成型增材制造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359302.X | 申请日: | 2021-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518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黄纪刚;覃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64/135 | 分类号: | B29C64/135;B29C64/386;B29C64/393;B29C64/268;B33Y10/00;B33Y50/00;B33Y50/02;B33Y30/00 |
代理公司: | 成都方圆聿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41 | 代理人: | 苟铭 |
地址: | 610065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体 连续 光固化 成型 制造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体内连续光固化成型增材制造装置,成型平台设有电机驱动装置实现上下移动;成型平台位于树脂槽上方,树脂槽的底部为透光底板;树脂槽内设有液态打印材料;分光装置设置在光源的光路上,分光装置的多条光路上分别设有第一偏光装置、第二偏光装置;第一偏光装置、第二偏光装置的光路均射向透光底板上方的树脂槽内并形成交点,通过改变光路,交点的轨迹在液态打印材料内部一定空间范围内某处形成交点;交点到透光底板留有空隙。通过控制交点按指定轨迹游走和控制光源开关,选择交点所过之处的液态打印材料被固化,并附着在所述成型平台上。本实用新型具有控制简单,成型速度快,精度高,成型幅面大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体内连续光固化成型增材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3D打印(3DP)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
SLA是Stereo lithography Apparatus的缩写,即立体光固化成型装置.用特定波长与强度的激光聚焦到光固化材料表面,使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顺序凝固,完成一个层面的绘图作业,然后升降台在垂直方向移动一个层片的高度,再固化另一个层面.这样层层叠加构成一个三维实体.
SLA三维打印技术可以分为顶层扫描成型和底层扫描成型。顶层扫描成型中,激光由上而下扫描液态树脂材料表面,新成型的树脂层位于已成型部分的顶部,通过顶部不断堆积新的固化层,从而实现三维固体的成型。每次激光扫描完成形成一层新的固态薄层之后,载有已经成型部分的成型台会下降一个层厚,使得已成型部分低于树脂液面一个层厚,因为光敏树脂材料的高粘性,在每层固化之后,液面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流平,这将会影响实体的精度。因此采用刮板刮切后,所需数量的树脂便会被十分均匀地凃敷在上一叠层上,这样经过激光固化后可以得到较好的精度,使产品表面更加光滑和平整。这一过程会中断激光扫描过程,并占用相对较长时间而导致SLA三维打印的速度严重降低。此外顶层扫描成型中,已成型部分始终浸泡在液态树脂中,当需要成型较高的物体,则需要一个超过该物体高度尺寸的树脂槽用于成型,而且需要将大量树脂填充入树脂槽,打印完成后再回收剩余树脂,导致成本高而且操作复杂。
底层扫描成型技术中,树脂槽的底部使用透光底板,激光右下而上穿过树脂槽底部透光板,在透光板之上的树脂形成固定的薄层固态图案。然后让托盘上升一个层厚,激光再次扫描底部形成新的固化层,这样逐层堆积最终形成三维固体。该方法的优点是已成型的固体层不需要全部浸泡在树脂槽中,只需要底部的部分固体层浸泡在一个较浅的树脂槽中,因此树脂槽中需要的树脂也少很多。但是另一方面,由于新的固体层在树脂槽底部的树脂表面形成,新的固体层在和原有固体层结合的同时会会与透光底板粘合在一起,为了使新的固体层和透光底板分离,需要对载有已成型部分的升降台托盘上升一个设定的高度,使得成型部分和透光底板完全分离,并让树脂溶液充满树脂槽底部,然后再让托盘下降使得新成型固体层和透光底板之间保持一个层厚的距离,再继续下一层的扫描成型。升降台的上升和下降会中断扫描光固化的过程,并在每层的成型中占用相对较长的时间,使得整过打印速度大幅下降。
CN105122136A提出了一种连续光固化的方法,使用一种半渗透元件,使得在树脂槽底部进入聚合抑制剂,聚合抑制剂可阻止底部区域树脂的固化,形成聚合抑制区。而光引发的聚合反应智能在聚合抑制区以外的区域发生,聚合抑制区的光敏树脂始终保持为液态,当载有成型固体的托盘上升一个层厚的高度时,周边树脂在环境压力驱动下迅速流入到新成型固体层和透光底板的间隙中,因此可以迅速进行下一层的固化。该方法的半渗透元件受到分子渗透性、光学透射性能、机械强度等各种限制,难以找到各项指标均十分优异的材料作为半渗透元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35930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铸造件的钻孔装置
- 下一篇:机油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