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静脉留置针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327611.9 | 申请日: | 2021-06-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6609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8 |
| 发明(设计)人: | 陈璐璐;周英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英军 |
| 主分类号: | A61M5/158 | 分类号: | A61M5/158 |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陈晓敏 |
| 地址: | 25001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脉 留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静脉留置针,包括同轴固定且连通的筒体与留置管,筒体侧壁处安装有刚性的直管,直管的一端与筒体连通以形成三通结构,直管的另一端连通供液管,留置管及筒体中能插入针芯,针芯与针座固定,针座与第一针柄固定,筒体的外壁处固定有第二针柄,直管与筒体垂直设置,以使得筒体处预留出安装第二针柄的空间,第一针柄能够随针座转动,以实现第一针柄与第二针柄的。本实用新型中的静脉留置针便于实现两根手指的针芯进针及置管操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静脉留置针。
背景技术
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背景技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静脉留置针是由不锈钢的针芯,软的外筒体及塑料针座(包括针柄)组成。穿刺时将外筒体和针芯一起刺入血管中,当外筒体送入血管后抽出针芯,仅将柔软的外筒体留在血管中进行输液的一种输液工具,用于实现间歇性、连续性或每日静脉输液治疗。
发明人了解到,现有的静脉留置针在尾部形成一个筒体,筒体的首端连接留置管(即上述外筒体),另一端通过密封塞封堵,针芯的尖头位置能够从密封塞处依次穿过筒体及留置管,并从留置管顶端穿出,在筒体的一侧连接输液管。
上述静脉留置针虽然能够通过两指(拇指和食指)捏住针柄进针,但是需要利用另外一只手捏住输液管靠近筒体的一端,实现置管,最后通过拉动针柄使得针芯从留置管中抽离;不便于实现单手的进针与置管过程。
在一种利用两指穿刺法实现静脉留置针进针与置管的操作手法中,利用将针柄转动至与输液管靠近筒体的一端相接触,同时捏住输液管与针柄实现进针,但因为针柄的中心面穿过针座的中心轴线,输液管的中心轴线同样穿过筒体的中心轴线,转动至接触时,二者的厚度导致位置干涉,无法紧密贴合,在进针时容易发生错位,退针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静脉留置针,能够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静脉留置针,包括同轴固定且连通的筒体与留置管,筒体侧壁处安装有刚性的直管,直管的一端与筒体连通以形成三通结构,直管的另一端连通供液管,留置管及筒体中能插入针芯,针芯与针座固定,针座与第一针柄固定,筒体的外壁处固定有第二针柄,直管与筒体垂直设置,以使得筒体处预留出安装第二针柄的空间,第一针柄能够随针座转动,以实现第一针柄与第二针柄的贴合。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针柄及第二针柄均被配置为:一个侧面具有凸起,另一个侧面为平面,当第一针柄与第二针柄贴合时,两个平面相接触。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针柄包括平板,针柄远离针芯的末端通过连接板与平板连接。在垂直针座轴线方向,平板与针座的外壁之间具有设定距离,以预留出筒体侧壁的安装空间。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直管与供液管为一体形成结构。
以上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在筒体侧壁设置第二针柄,并且将倾斜设置的输液管改成直管与供液管的组合,直管垂直筒体,为第二针柄的安装预留了空间,使得第一针柄与第二针柄能够完全贴合。这种方式使得拇指与食指能够同时捏住两个针柄进针,通过拇指上推第二针柄,食指不动,完成穿刺置管。即进针与置管的过程仅需要利用拇指及食指,且不存在松开针柄的过程;在提高留置针进针与置管效率的同时,减少松开针柄的额外风险。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整体结构主视方向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整体结构后视方向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英军,未经周英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3276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