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RTO系统的气体混合罐有效
申请号: | 202121327316.3 | 申请日: | 2021-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547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汤金华;卜群;杨飞;王宝乾;潘大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恒河(南京)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23/10 | 分类号: | B01F23/10;B01F25/45;F23G7/06;F23G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4 | 代理人: | 高爽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rto 系统 气体 混合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RTO系统的气体混合罐,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第一封头、筒体和第二封头,所述筒体的一侧设有树脂气体进口,另一侧设有深冷气体进口,深冷气体进口处设置有气体分布板;筒体在树脂气体进口和深冷气体进口的上方,由下至上依次设有第一填料格栅以及第二填料格栅;所述第二封头的上端设置有气体出口。该出口连接管路通向RTO系统。本实用新型可以安全有效地混合气体,使多股气体在筒体内部深度均匀混合,符合RTO系统的浓度检测标准。本装置还可以节省物料成本,长久使用,提高工作效率,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RTO系统的气体混合罐。
背景技术
目前,乙烯装置的副产品主要有裂解碳五,裂解碳五由30种左右的成分组成,如碳五烷烃、单烯烃、二烯烃、碳四以及碳六等,是一种市场应用非常广泛的化工原料。
通常,工厂在对裂解碳五进行深加工、罐区储存以及槽车装卸时,操作过程中时常会有挥发气体排向火炬管网。针对此类问题,工厂一般采用冷凝回收装置对火炬管网气体中的有机气体进行冷凝回收。由于裂解碳五中含有微量的碳三以及少量的碳四,工厂即使采用深度冷凝(-70℃)的方法,也无法完全回收这部分组分,造成冷凝后的尾气无法达标排放。因此,在裂解碳五深加工中,工厂现采用冷凝+蓄热式氧化炉(RTO)的组合装置进行尾气回收并达标排放。
气体在进入RTO炉膛前,操作规范要求可燃气的浓度低于其爆炸下限的25%,RTO废气总管道上常设置有2台LEL爆炸下限浓度检测仪,用于检测尾气系统浓度是否超标,一旦检测仪测到混合气尾气浓度高于25%LEL,系统会立即切断深冷不凝气送入RTO系统处理的去路,并同时打开不凝气进入火炬系统的自控阀门,将不凝气送入火炬系统处理。其余尾气则快速切换至紧急排放状态,控制高浓度尾气不进入RTO系统,可以有效保障尾气系统的安全运行。
经测算可知,裂解碳五在深加工中产生的尾气经过冷凝回收有机组分后,产生的尾气中不凝可燃气浓度约为1.5%左右,略低于丙烯和丁二烯的爆炸下限2%。尾气中可燃气的浓度若试图控制在浓度小于0.05%,则需4倍以上不含有机物的气体对其进行稀释。理想状态下,采用一股甚至多股低浓度的气体对其进行稀释,稀释倍数控制在20倍左右,可以达到最佳状态。
在裂解碳五深加工中,LEL爆炸下限浓度检测仪的检测准确度取决于多股气体混合的均匀性,但在LEL爆炸下限浓度检测仪对气体进行检测前,如何准确控制多股气体混合的均匀性已成为行业急需解决的难题,因此,设计一种尾气处理系统RTO专用的气体混合罐是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的问题,提出一种用于RTO系统的气体混合罐,该混合罐能够有效控制不同浓度的多股气体混合均匀,是尾气处理系统RTO专用的气体混合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RTO系统的气体混合罐,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第一封头、筒体和第二封头,所述筒体的一侧设有树脂气体进口,另一侧设有深冷气体进口,深冷气体进口处设置有气体分布板;筒体在树脂气体进口和深冷气体进口的上方,由下至上依次设有第一填料格栅以及第二填料格栅;所述第二封头的上端设置有气体出口。该出口连接管路通向RTO系统。
优选上述气体分布板上设有多个圆孔,多个圆孔的孔径之和大于深冷气体进口的直径。
优选所述深冷气体进口通向筒体的内部方向连接导气管,导气管的管壁上设有多个通气孔。
优选上述第一填料格栅为不可拆卸的整体式格栅,第二填料格栅为可拆卸的四段式格栅;上述第一填料格栅和第二填料格栅上均设有鲍尔环填料层。第一填料格栅与第二填料格栅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第一填料格栅为不可拆卸,第二填料格栅可拆卸。
位于筒体(3)的外侧,第一填料格栅(5)的上方设有第一填料手口(12);位于筒体(3)的外侧,第二填料格栅(5)的上方设有第二填料手口(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恒河(南京)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恒河(南京)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3273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框架式冲剪装置
- 下一篇:洗碗机干燥装置及洗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