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体救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322634.0 | 申请日: | 2021-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852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陈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瑞安安防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C9/02 | 分类号: | B63C9/02 |
代理公司: | 长沙国科天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3225 | 代理人: | 周达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体 救生 装置 | ||
一种水体救生装置,包括采用柔性材料制作而成的中空的承载主体,所述承载主体可折叠,所述承载主体内设置有推进动力源,所述推进动力源包括动力源腔体,动力源腔体是高压容器,用于储存相变材料;所述动力源腔体设置有出气接口,该出气接口与承载主体的中空腔体联通且在出气接口处设置有用于封闭或打开出气接口的开关机构,通过开关机构封闭出气接口,将相变材料密封存储在动力源腔体内;通过开关机构打开出气接口,动力源腔体内的相变材料能够在常温常压下快速发生相变产生高压、高速气体从出气接口喷出,充满整个承载主体的中空腔体,承载主体能够漂浮于水中。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易于储存、且能够快速变形使用的便携式救生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生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体救生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水中活动及水路运输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生活生产场景,但人员在水中出现危险的情况时有发生。目前常见的水运交通工具上或水下活动场所中,主要采用的水体救生装置是救生圈。目前市面上的救生圈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软木和泡沫塑料制成的硬壳救生圈,另一种是橡胶制成外壳、内充空气的软壳救生圈。
采用目前广泛应用的救生圈施救的方式,存在以下缺陷:
一、市面上的硬壳救生圈在存储状态的体积和使用状态一致,而船舶上的空间如果大量被救生装置占据是一种浪费。而软壳救生圈如果以充气状态存储则同样存在体积过大的问题。如果软壳救生圈储存时不充气,在需要使用的时候再充气,则需要借助外部工具才能完成充气动作,费时费力,更严重会延误最佳救援时间。
二、由于救生圈便携性较差,人员不会随身携带。当发现溺水人员时,一般采用将救生圈抛向待救者的方式,而这种情况下,救生圈很难精准地扔到待救者身边。
三、另一方面,市面上常见的上述两种救生圈不带动力装置,而人体长时间漂浮于水面上,体力会快速丧失,约3-5小时后,人体就会达到生理极限。因此,无法自驱动、只能漂浮的救生圈往往救生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发明一种易于储存、快速使用、甚至还能够实现自驱动的便携式救生工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体救生装置。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水体救生装置,包括采用柔性材料制作而成的中空的承载主体,所述承载主体可折叠,所述承载主体内设置有推进动力源,所述推进动力源包括动力源腔体,动力源腔体是高压容器,用于储存相变材料;所述动力源腔体设置有出气接口,该出气接口与承载主体的中空腔体联通且在出气接口处设置有用于封闭或打开出气接口的开关机构,通过开关机构封闭出气接口,将相变材料密封存储在动力源腔体内;通过开关机构打开出气接口,动力源腔体内的相变材料能够在常温常压下快速发生相变产生高压、高速气体从出气接口喷出,充满整个承载主体的中空腔体,承载主体能够漂浮于水中。进一步地,所述动力源腔体中储存的相变材料是液态二氧化碳。通过开关机构打开出气接口,动力源腔体是高压容器,用于储存液态二氧化碳。动力源腔体内装的液态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发生相变,液态二氧化碳快速转变为气态,体积膨胀产生高速、高压气体,气体经出气接口喷出,快速充满整个承载主体的中空腔体,产生浮力使待救者不会下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开关机构包括电源、控制器以及电控开关,所述电源用于给控制器以及电控开关提供工作电能;所述控制器与电控开关连接,用于控制电控开关的封闭或打开;所述电控开关安装在动力源腔体的出气接口处,电控开关能够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封闭动力源腔体的出气接口,且电控开关能够在控制器的控制下打开动力源腔体的出气接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电控开关为电控活塞或者电控阀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动力源腔体上设有灌注接口,灌注接口用于密封连接灌注阀门,液态二氧化碳经灌注接口灌注到动力源腔体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瑞安安防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瑞安安防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3226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行式新型打桩机
- 下一篇:一种改良型留置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