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老黑谷水稻育苗床有效
申请号: | 202121301872.3 | 申请日: | 2021-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235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钱润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香格里拉市永昌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9/28 | 分类号: | A01G9/28;A01G27/00;A01G7/04 |
代理公司: | 武汉聚信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58 | 代理人: | 马尚伟 |
地址: | 674400 云南省迪***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老黑谷 水稻 育苗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稻育苗培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老黑谷水稻育苗床,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的同一张育苗床在同一时间只能对一定量的老黑谷水稻秧苗进行培养,对老黑谷水稻秧苗培养的工序多和时间长,导致老黑谷水稻秧苗培养的效率低,且传统的老黑谷水稻育苗床通常是将秧苗的根系与水直接接触,水多了根系会腐烂,水少了会影响秧苗的生长,从而降低老黑谷水稻的产量的问题,其包括一号培育床,所述一号培育床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本实用新型具有同一时间可以对两块育苗床进行观察和培育,便于根据秧苗的生长高度进行调节喷水头的高度,定时定量地对秧苗进行喷水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稻育苗培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老黑谷水稻育苗床。
背景技术
水稻是稻属谷类作物,代表种为稻,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稻谷脱去颖壳后称糙米,糙米碾去米糠层即可得到大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以大米为主食,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和稻秆可以作为牲畜饲料,中国水稻主产区主要是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东北地区,水稻属于直接经济作物,大米饭是中国居民的主食;黑谷水稻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黑米,黑米的营养价值很高,其中所含的锰、锌、铜都是普通白色大米的好几倍,吃黑米能开胃益中、滑涩补精还能补血治肾虚,在老黑谷水稻的种植过程中,需要在育苗床上进行水稻秧苗的培养。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老黑谷水稻育苗床限于结构和设计上的设置,同一张育苗床在同一时间只能对一定量的老黑谷水稻秧苗进行培养,培养好后再换下一批,操作繁琐,对老黑谷水稻秧苗培养的工序多和时间长,导致老黑谷水稻秧苗培养的效率低;且传统的老黑谷水稻育苗床通常是将秧苗的根系与水直接接触,培养人员难以把握水的量,水分多了秧苗浸泡在水里可能会导致根系腐烂,水分少了不宜秧苗的生长,从而降低老黑谷水稻的产量,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老黑谷水稻育苗床。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老黑谷水稻育苗床,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的同一张育苗床在同一时间只能对一定量的老黑谷水稻秧苗进行培养,对老黑谷水稻秧苗培养的工序多和时间长,导致老黑谷水稻秧苗培养的效率低,且传统的老黑谷水稻育苗床通常是将秧苗的根系与水直接接触,水多了根系会腐烂,水少了会影响秧苗的生长,从而降低老黑谷水稻的产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老黑谷水稻育苗床,包括一号培育床,所述一号培育床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部活动套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架,所述固定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工作室,所述工作室的一侧螺纹套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摇把,所述工作室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正面活动套接有活动轴,所述活动轴的外部固定套接有一号齿轮,所述的活动轴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正面活动套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一端活动安装有传动块;
所述一号培育床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齿条的外部活动安装有二号齿轮,所述二号齿轮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活动架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喷水头。
优选的,所述活动块的内部设置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的材质为橡胶材料。
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外部设置有外螺纹,且螺纹杆与活动架呈平行设置。
优选的,所述摇把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且摇把与螺纹杆呈平行设置。
优选的,所述一号培育床的内部和二号培育床的外部均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与二号齿轮之间相互啮合。
优选的,所述活动架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补光灯,所述补光灯的数量为两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香格里拉市永昌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未经香格里拉市永昌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3018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